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ID:2360761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_第1页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_第2页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_第3页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_第4页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个智障儿童的教育,关于他的教育个案很有意义,现录如下:  第一天:这个叫健健的孩子,入园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他了。发现这个幼儿的长相和别的幼儿不一样,他的五官比例有点不对称,眼睛不一样,嘴巴有点上扬;其二他没有自控能力,不能管住自己;其三是不能和同龄的幼儿正常交谈,只能说一些单音节词,比如叫老师只能说:“孙孙…戴戴…”。在行为上面也是冲来冲去不管别的幼儿。健健给我的印象还有点“恐怖”。第二天:一早来到幼儿园,我正在带小朋友做游戏,看见健健也早早来到幼儿园和自己班上的老师打招呼:“孙孙…早早早…”一边打招呼一边笑着。

2、打完招呼还不停地问:“戴戴…”我听不懂,但戴老师明白了他的意思,说:“孙老师还没有来,你乖乖地呆着,孙老师很快就来了。”原来这个儿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戴老师说了过后健健就乖乖坐着自己玩着玩具也不去打扰别的幼儿。很快孙老师来了,健健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孙孙…早早…”。在出操时健健还主动要帮助老师拿绳子,显得很乖巧,很积极。第二天健健给我的印象已经有点改变。一周后:健健给我的印象完全变了,听班里的老师说健健刚来幼儿园读书的时候不但不听话,说话只会大喊大叫,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去抢,抢不到就打,上课时只管自己走来走去。不开心就大哭大闹怎么劝都不行。但现在健健是中班的幼

3、儿了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听老师的话了。在我一个月的观察下,我也觉得他的行为和举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健健上完早上的课后都会主动和自己的老师打完招呼再回家,早晨来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能安静自己玩玩具,已经是一个蛮乖的孩子了。只是在智力方面和正常的幼儿有一定的差别,其他在努力下健健也能做到最好。  我相信健健的进步是教育的结果,在正确的教育下,智障的幼儿也能与其他的孩子一起成长。健健的教育变化,在他同伴孩子的交往情况可以看出。上小班时只有3个孩子敢和健健交谈,那也只是出于好奇,到中班已有15人和他交谈,上大班时敢和健健交谈的孩子已达27人。虽然健健的语言能力不

4、是很强,但在和其他幼儿的玩耍和交流下,看得出健健已经很正常了。  可见对与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是很重要的,只要采用积极的补偿教育,经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这些儿童可以弥合自己的缺陷,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我们知道,人格中的高级结构的形成首先要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正确途径才能逐步实现,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对此,我有几点体会:  一、持之以恒,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需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一种行为或者动作要经过实践训练,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发展为他的习惯。  (一)分解模仿,逐步深化。在小班时健健上课总是大吼大叫的,老师用

5、一个手指放在嘴巴上做出安静的姿势健健就能明白,现在要安静不能大吼大叫了,渐渐这个动作健健一看见就知道是安静的意思了。  (二)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每个人或者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任何幼儿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如:健健很讲礼貌,可以表扬他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棒,这时他就知道要保持这个好习惯,会得到老师和别人的喜欢。  (三)健全集体,环境熏陶。小朋友在学校、在班级中生活,学校和班级是一种集体。如果说智障孩子的习惯只是使自己的行动自动化,那么一个集体或一个社会的习惯势力,对人则具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量。教师以身作则,应该在小朋友的心中树立很好的榜样,可以把班级中有进步的小朋友的

6、头像或者照片贴上小红心等,有蓬勃向上的集体环境熏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见成效。  二、遵循规律,抓住机遇,玩中觅教幼儿的天性是玩,为了玩可以废寝忘食。教师如能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她的。这点智障儿童和正常的幼儿是一样的,也是非常喜欢玩,区别只是智障儿童不太会玩而且不知道该怎么玩。智障儿童如果没有人指导的话,他们在玩的时候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如健健自己玩的时候一般都会对着玩具发呆,或者用嘴巴咬、用力摔玩具等等。教师在课间或活动时能坚持与智障的幼儿一起玩,指导他们玩,不仅可以使教师和智障儿童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和谐,而且更加有利于

7、观察智障的儿童会出现的问题,对弱智儿童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大班经常可以看见两个老师和健健交谈的非常愉快,不时的还发出欢乐的笑声。所以只有我们老师和智障儿童关系和谐,他们才会取得更明显的进步。  三、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长不要“教坏”孩子。家长一旦发现自家的孩子有时模仿同班智障儿童的缺陷的话,第一反应就是向幼儿园提出将智障儿童调到别的班去,认为智障儿童会影响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引导小孩子去关心那些智障儿童。由此看出,这样的家长教育的方式是失败的。在健健刚进班级时很多小孩子都学健健讲话,结结巴巴,讲话迟钝,回家就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