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

ID:23614569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_第1页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_第2页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_第3页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_第4页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不均改革促发展。改革就是制度创新。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是以点带面,决定了中国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是以试点为前驱的。自实施“两个大局”发展战略以来,制度重新的试点都是布置在东部,所以,东部经济突飞猛进有制度支撑。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改革开放之初,中央不授予东部设置经济特区的制度创新试点权,东部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吗?显然不能够。支撑这个假设能够成立的事例是:特区设立之前,所在地并没有明显的跨越发展;首批特区没有把上海加上,使上海腾飞推迟了几年,是邓小平多次提到的一大“失误”。20多年来,东部一直是体制改革的龙头,再向

2、中西部辐射,占据领风气之先的优势。制度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极其重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落后20-50年,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制度创新的空间也就很大。但制度创新是一个政治问题。创新意味着风险,政治问题就要承担政治风险。由于中央把制度创新的试点主要放在东部,创新风险所承担的政治风险的压力可以分解到中央。西部则不同,中央没有特别授予西部制度创新的试点使命,制度创新所面临的政治风险要由西部人自己负责,一个善意的“招呼”足以使西部官员“不知所措”。“起步不灵刹车灵”中国西部改革发展一直屡见不鲜。当然,不可否认,今天的西部的确存在一个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先进的问题。但这是多

3、年来西部不具备制度创新的政治资本而又倍受“打招呼”的警告或暗示养成了“自我保护”的反应。所以,西部人观念落后,仅仅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承担制度创新的政治资本。这不是西部人的问题,而是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由于制度创新是先试点,再推广,于是,同样是制度建设,东部更多的是自主内需型,需要什么,创新什么;而西部则更多的是被动外加型,不论需要与否,适宜与否,都必须接受。东西部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发展经济,结果可想而知。能不能授予西部制度创新的试点权,是西部经济发展突破制度瓶颈的关键。如今,小平当年设计的实现“第二个大局”的路径是东部沿海地区“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

4、区加快发展”已经没有体制基础了,而且,那样做势必也会削弱东部经济继续增长的力量,东部不会“服从这个大局”。西部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发达地区“行政指令性帮助”的基础上。西部发展要实现重大突破,只能是走制度创新之路。当然,这里的“走制度创新之路”,绝不是以往由于改革相对滞后把东部创新的制度移植过来的路径依赖式创新,而是根据西部的区域优势和经济特点,敢为天下之先,“闯出一条血路”。我国是一个政治高度敏感的国家。制度创新要承担政治风险。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布局是西部人的政治觉悟。曾经,中央把制度创新的试点布置在东部时,“胆子再大一点”,改革就是“试错”,允许“试错

5、”,“错了纠正”即可,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当年邓小平对东部改革的寄语和厚望。没有这些由中央分担政治风险的背景,“特区”建设、产权交易等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带有重大制度变迁、事实上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尝试恐怕早就半途而废。如今,东部制度建设已经相对成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已经基本稳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央应该把制度创新的试点转移到西部,像当年支持东部一样支持西部改革创新。没有完成这个转移,西部将注定永远落后东部,西部人没有制度创新的政治资本,承担不起“闯出一条血路”的政治风险,不会也不该挑战中央部署的改革发展大局。西部人是高度顾全中央改革发展这个大局的。正因为

6、西部人顾全这个大局,所以只有中央授予西部制度创新试点权,分解制度创新的政治风险,西部人才可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闯出一条敢为天下之先的发展新路。大一统政策的“非中立”缺陷什么是中国今天的国情?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就是中国国情。在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国情里,执行大一统的重大决策,由于吸纳程度和承受力不同,往往会加重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负担,理应中立的重大决策事实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比如,制止重复建设。由于西部是后发地区,新建项目往往是发达的东部已有项目,而且资金、技术、效益都可能超过西部,因而被制止的往往是西部项目,西部项目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就夭折了。——比

7、如,国家强调充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显然,这些自然资源在相对落后的西部效率不高,于是往往是提供资源或初加工产品,深加工环节“合理”地移到东部,资源效益扩大了,但扩大部分在东部。——比如,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冲破地方经济壁垒,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扩大国内市场,发展经济,都极其重要。可是,地方保护往往是应对强势经济的本能保护。当我们把鞭子高高举起的时候,想过没有:是谁希望穷追猛打?谁受益?谁在承受阵痛?为什么要筑建地方经济壁垒?打过之后,有什么形式给予补偿?相同的事例是,当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我国会无条件地开放市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