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ID:2361714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第1页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第2页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第3页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第4页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2.关于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地势平坦,沼泽分布广泛C.矿产资源贫乏           D.河网密布,湖泊众多3.开发早期,长江

2、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①河湖广布,水系稠密一步②地势低平,土质黏重③交通落后       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长江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一年三熟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紫色土为主5.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    B.光照不足 C.热量不足 

3、 D.土壤贫瘠6.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其原因是()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面性      B.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  D.地势低平,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7.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局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农业8.“湖广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9

4、.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B.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C.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10.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

5、是()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         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11.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a242.41.557.5b156.742.3 18.2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读下图,回答12--16题。1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13.

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14.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

7、⑧    D.②⑦⑧16.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1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18.下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