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

ID:23628821

大小:69.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_第1页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_第2页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_第3页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_第4页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有什么关系?能否从废除“名校省际配额”着手,打造一个新高考秩序?能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中国的教育改革事业?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洪可柱先生,倾听他在教育事业方面的见解。没有公平何来和谐《南风(以下简称《南》日前您应本刊之邀,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做了一场名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演讲,现场反响很热烈。请问,您是怎样理解“公平”与“和谐”这两个字眼?今年以来,它们的提及率是越来越高了。洪可柱(以下简称洪):“公平”与“和谐”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远古以来,最根本的人文理想。

2、从古至今,无数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关注的、思考的、奋斗的,可以说都不脱离这两个范畴。中国古代典籍《礼记》里写到:“大同之世,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手书“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他去世后,南京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中间悬挂的,都是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说,这四个字写的,是一条千古“国训”。我想,所谓公平,就是不偏袒。春秋时的管仲说:“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所以公平的境界,说起来很普通,很简单,但它其实就是效仿“天地境界”,求公平之理,行公平之道,这是人生最崇高的境界,是值得宝贵的。“公”,在个人道德上,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应

3、当提倡,但不必苛求;而在国家政策方面,“公正”、“公平”则是起码的底线。今天,我们所要保障的公平,我想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人民接受教育的公平,以及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再谈和谐。《礼记》里面《中庸》一篇,对“和”的解释非常好,说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我们可以说,“和谐社会”从来就是中国最核心的社会理想。今天党中央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这是要回到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质上来。“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非常伟大,非常及时的。以前,我们一度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现在不这样看了,人与人,人与自然,还

4、是要强调和谐,让社会在稳定与和谐之中,慢慢地调整与进步。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南》:那么您认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呢?洪:我认为,这是非此无彼、由此及彼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教育若不公平,则社会无法和谐;另一方面,公正、普及、完善的国民教育,是中国通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座桥梁。重审科举制的公平、人道成分《南》:2005年,对于中国师生来说,是个特殊的年头—就是在100年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了。但在你的演讲中,多次指出科举制度有其进步性,对今天的高考也有不少借鉴作用,请您具体谈谈。洪:我认为,古代科举制度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它大致实现了中国古圣

5、先贤关于“有教无类”的理想。在古代中国,每个姓氏,都出过几个状元;每个地区,几乎都出过几个状元。所谓“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题名天下知。”这不但是戏文里的话,更是中国社会上千年的事实。因此,中国社会在许多次大分裂、大动荡之后,仍能回到统一,仍能回到和平,我想,这和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考试的方式确实是分不开的。另外,我们知道,西方启蒙时期的思想家,都非常欣赏中国的文官制度,都设法把制度精髓搬到西方去。而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正是建立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科举,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大家从前都读过《范进中举》的课文,这篇文章是讽刺科举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到,原来一个又老、

6、又丑、又没有任何背景的书呆子,在清朝也可以中举做官,所以,从这层意义上看,科举制度还是有其公正和人道的一方面。科举考试迂腐的内容,那些八股文的东西,当然要扬弃;然而其面向大众、一视同仁的公正性,我们还是要继承的。《南》:您对新中国建国之后的教育政策是怎样看的?据您的研宄,近来中国教育的不公正严重到何种情况?洪:可以肯定地说,建国后的教育政策较好地保障了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公正性。如我本人,就是一'个党益者。我是1963年,从福建省闽候县的偏僻乡村,考到清华大学的。当年,我家里很贫穷,是国家的助学金政策,赞助我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对此,我是心存感恩

7、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呼吁教育公平的原因。但客观地看,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公平”受威胁的问题是较突出和严重的。据研究报告指出,一些名校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呈下滑趋势。我想,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实现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有调查还显示,中国在1978年之前,教育机会的分配,是向着平等方向发展的,教育有效地缩小了阶层差异。但1978年之后,教育机会的分配则更有利于家庭背景好的人,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分化的工具。我们知道,中国经过十多年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