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ID:23640642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_第1页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_第2页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_第3页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_第4页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平原,沃野千里,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近期,我处深入粮食主产区,与中介组织和粮食加工企业座谈,对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对今后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一、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一)粮食产量有所下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923万亩减少到2005年的728万亩,减少195万亩,减幅21.1%。全市粮食总产量由2000年的363.8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261万吨,减少102.8万吨,减幅28.3

2、%。但近两年来,粮食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国家和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二)粮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根据2004年市粮食局进行的粮油企业情况调查,**市有粮油加工企业575户。其中:碾米企业374户,年生产能力62.7万吨;面粉加工企业76户,年生产能力40万吨;食用油加工企业96户,年生产能力25万吨;饲料加工企业29户,年生产能力140万吨。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有:文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西南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市奇格速冻食品厂、瑞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花

3、中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嘉里、新希望、互利达、红旗、迎先、美好、龙达、汇能、蜀玉、江丰、沙渠、天红等粮油加工企业。其中瑞玉米业、文君米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花中花、红旗油脂、青城米业等企业被**市农业委员会认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YbaSk.瑞玉、花中花、美好面粉、大西南面粉等12家企业获得了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确定的四川省粮食产业化100家龙头企业。(三)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全市目前已形成以粮食流通企业、加工企业、农技服务组织等为主的粮食产销中介服务组织,它们上接市场、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农户、生产基地,把千

4、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起来,推动了粮食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粮食加工企业实力较弱我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知名度不高。总的来看,我市乃至全省的粮食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形势较严峻。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低三少上(以下以2005年全省数据为例):a、设备利用率低,大米产能400万吨,生产100万吨,面粉产能170万吨,生产60万吨,菜油产能140万,生产21万吨。b、利润低,全省440家主要粮油加工企业,总利润400

5、0万,平均每家不足10万元。c、规模低,收入和产值上亿元去年仅3家。三少指:a、名牌少,仅10家企业进入省级名牌企业。b、外商投资少,全行业仅2家。c、140多家省级农口龙头企业中粮油企业只占10余家。(二)农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联结松散据调查,真正从品种选育、栽培、种植、收割、储运、加工、销售建立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很少,真正与农户保持高履约率、大规模带动、与农民长期合作的龙头企业也很少,反哺型龙头企业更少。多数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仅处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粮食产业链随时可能断裂。国家

6、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农民出售粮食有了价格的保护,是否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与他们种粮的根本利益几乎没有关系,因而种粮农户对粮食订单不抱有多大利益的冲动和诚信合作的欲望。龙头企业要获得稳定的粮源,必须对种粮农户进行相应的扶持,包括配套的服务、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甚至实行第二次利益分配,以博取种粮农户的长期信任。维持与种粮农户的合作链接,龙头企业要以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代价,且承担着市场风险。(三)优质粮种植布局分散,生产不规范,优质不优价虽然近年来我市小麦、稻谷、油菜等农产品大量采用了农业部门推荐的的优质品种,但由于投资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

7、不完善,缺乏和市场的对接,加之农民种粮重产量轻质量,生产粗放,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使用水平不高,造成生产的粮食品种特性各异,粒色粒径不一致,优质粮外观商品性差,加工品质不稳定,往往不符合粮食加工企业对优质粮源的要求。因此我市优质粮种植面积虽不少,但优质专用粮规模效应不突出,难以发挥其优质增效的作用。(四)粮食产业化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是粮食加工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环节,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研究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受人才和效益影响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搞优质粮的研究、推广和生产。二是粮食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

8、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不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资金缺乏,处于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