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

ID:23641567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1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2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3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4页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 当今学生的阅读习惯更趋于消遣性,他们对于一些经过时间考验,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美,具有丰富、健康的人文精神的古典文学艺术作品往往知之甚少。这种文化贫血现象,使我们不得不为中国的语文教育现状揪心。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为什么会孕育出一代文化的贫血儿,是否该反思一下语文教育今后的出路?  本文尝试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古典文学接受空间问题,以求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空间应是三维的,有让人

2、进入的可能。凡是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令人神往的艺术空间。能否走进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光有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生活体验以及方法和技巧。语文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学兴趣,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引导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世界。为此,纵观历代文学接受的历史,针对目前学生文化素养差而求知欲强的现状,必须让学生从接受过程和文本两方面对古典文学的接受空间进行拓展。    一、动态接受过程空间的开掘    语文教学接受过程中,接受的目的、行为、手段等,直接关系到接受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开掘动态接受过程的空间,摸索学生接受古典文学的特点和规律。    1.在接受过程中建立健康的接受意识  孔子

3、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为出发点,寓教于乐。我们要努力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智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学有所乐,乐中悟道。在学生接受古典文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文本,挖掘文本潜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途径多手段教学,力求取得成果转换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学生大多文学素养较差,但人文渴求强、爱好多样化、接受信息快、讲究实用。为此,语文教学可以优选大量的文学信息,运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

4、,将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能力。而审美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文学艺术是审美的高级形态。文学接受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提高的过程,而且是接受熏陶、教育的过程。学生在文学接受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习写作,还能上升至审美体验层次,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性情,以达到文学接受成果转换的理想效果。    3.以学生为接受主体,实现教学互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他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所以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接受

5、的主体,树立人本主义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中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古典文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独自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接受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  在诵读、解读、领悟等教学环节中,要设法让学生动口(反复诵读、发表见解等)、动脑(有感悟、有思考等)、动手(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写发言稿、编语文小报等)。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引导。争取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在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获得迅速提高。    二、静态

6、文本空间的开掘    就学生而言,学习古典文学可以从三大层面去拓展接受空间。    1.让学生与作者的精神世界相通  巴金曾说过:他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二百多篇不同体裁的古文是他真正的启蒙先生。这种表面上是破万卷,本质则是他破解了作家写作的密码。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了解作者赖以生活的环境,把握作者的为人,从而把作品与作家联系起来,站在作者特定的时代立场上理解作品,真正读懂作品。知其人,论其世可以说是理解作品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们的阅读目的之一,因为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从文本出发,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从而产生共鸣。  用知其人,论其世的方法讲解古典诗文,学

7、生有心听,容易产生兴趣。这样就有利于引发他们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身世等问题进行思考,既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也对应了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这种有效理解作品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文学接受活动中运用自如。    2.强化感悟,进入作品营造的艺术境界  传统的语文教学,古典文学作品所占比例很少,再加上解读作品普遍存在断章取义的倾向,一篇意境深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