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ID:23653790

大小:136.6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9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_第1页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_第2页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_第3页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_第4页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巨田煤业有限公司第三煤矿22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14-第一章概况一、围岩性质对采煤影响1、煤层柱状图2#煤:厚度介于3.7~4.5米,大部地带无夹矸,结果简单,全区稳定,2#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其顶板为深灰色砂岩,底板为细粒砂岩.2下煤:2下煤上距2#煤0.5m左右,其顶板为深灰色砂岩,底板为黑色粉质泥岩或细粒砂岩,2下煤厚1.3m左右,无夹矸,结构简单,全区稳定.2、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情况瓦斯:根据本矿瓦斯等级鉴定,2#煤为低瓦斯矿井.但是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管理,特别是采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煤尘:根据煤层

2、化验报告,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因此在各运输及生产环节必须加强煤尘管理工作.在溜子机头安设喷雾降尘;在各巷道安设防尘洒水管路,在采面加强洒水降尘。自燃: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发火期一般为8~12个月.必须采取防灭火措施,采面必须在自燃发火期前采完,并且回采结束后必须按规程规定立即封闭采空区.二、水文地质情况-14-该区属百泉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区内含水层可分为四类11层.其中,富水性强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大的有奥灰含水层,大青灰岩含水层,第四系顶部含水层,另外一些富水性弱的含水层会造成巷道顶板淋水,会对掘进工作带来困难.各含水层间

3、有隔水层存在,基岩与第四系底砾之间不存在隔水层.另外,由于断层存在构成导水通道,因此,防探水工作必须重视;在回采过程中必须留设足够的保护煤柱,防止采空后出水.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一、采面布置图见下页。二、采煤方法:2203工作面采用厚煤层∏型钢梁齐梁,网下放顶的采煤方法。三、采高的确定:根据工作面煤厚及液压的高度,工作面采高定为2m,放顶高度为4m。第二节回采工艺风镐破落煤→挂网→导主梁支护→清理积煤,导副梁支柱→放顶→清煤→移溜子→打柱。一、采煤方法:采用风镐破落煤,老塘放顶煤。二、装煤、放煤、运煤1、工人落煤,溜子运输(1

4、)风镐落煤后,必须及时前导副梁,然后方可清装煤。(2)清煤工人必须在支架保护下进行工作,严禁在伞檐下工作,伞檐必须在支护前处理掉。(3)清煤时从煤壁到老塘都必须清到底,严禁留有煤底。(4)工作面搪瓷溜槽运煤倾角大时,必须有防止落煤伤人措施。2、放煤方式:(1)煤壁到老塘,浮煤清理干净,滞后采煤处5-10米,开始放顶煤,坚持“放不漏空”原则。(2)放煤采用隔棚多轮放煤法,放煤时先放1、3、5、7、、、、、、,然后放2、4、6、8、、、、、、棚内顶煤依次循环。-14-(3)放煤时可分两段自上而下放煤,两个放煤处间距不得小于5米。(4)放煤时每组必须

5、有人,一人观察,一人放煤,放煤人必须站在支架完好的地方放煤口的上方,严禁进入无支架地点放煤,也不得将身体伸入放煤口去掏煤。(5)放煤过程中,若发现支架松动、变形、煤壁片帮,应停止放煤进行处理。(6)每一放煤口,必须将煤放净,老塘见矸石时应停止放煤,如有大块煤,用大铁锤将块砸碎后再放煤,停止放煤后,进行锁口。(7)锁口要求:煤全部放净后即可锁口,采用10#铁丝将口锁紧,用大块矸石堵死,并尽量把网拉平,确保质量。(8)放煤时,必须控制放煤量,放煤前要观察支柱变形情况,发现及时改正,放后老空过空时,及时打好戗棚支护。(9)放煤作业时,必须有瓦斯员检测

6、瓦斯,老塘内的瓦斯不得超过1%,如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放煤。(10)放煤过程中,棚上方顶煤垮落时应立即停止放煤,并及时锁口。3、刮板运输运煤(1)运输信号,使用电铃信号,规定一停二倒三开。(2)工作面溜子与下顺槽溜子搭接处,搭接必须合理,搭接高度不低于30mm,底链不准拉回煤。(3)溜子刮板螺丝要齐全、拧紧、电缆要悬挂妥当,符合规定。(4)机电设备要达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两坚持”,机电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修,严禁带电操作。(5)任何人不得乘坐运输溜子,严禁用溜子运送各种物料。(6)溜子开动时,任何人不得骑夸溜子,防

7、止弹链或断链崩伤人员,溜子要搭设行人天桥。三、顶板管理1、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最大控顶距3.4m,最小控顶距2.4m。2、支护密度计算:(1)根据老顶载荷估处法:P=6Mr1+hr2式中M——采高2.0m计算-14-r1————上覆岩石比重取2.5t/m3h———顶煤厚度取2.0r2————煤容重取1.34t/m3P=6×2×2.5+2.0×1.34=32.68t/m3(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R1R·R2·h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tR2———支柱增阻系数取0.9h——支柱不均衡系数取0.9R1= 30×0.9×0.9=24.3(t/根

8、)(3)支柱密度计算H=R/R1=32.68/24.3(根/㎡)(4)棚距的确定S=N/H·L式中N——对棚所配单体柱根数H——支护密度L——最大控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