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

ID:2365402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_第1页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_第2页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_第3页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_第4页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何世勇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教授在《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中,对什么是哲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哲学就是不断地问。笔者认为,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就像一个哲学命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问。追问一: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语文课上下来,就这堂课是否是高效课,或者说某个教学环节是否高效,往往有很多争议。为什么?原因很复杂,可以说是一果多因,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评价标准不同。有老师认为实在的教学内容重要,但也有老师认为快乐的学习方式重要;有老师认为要充分的预设,但也有老师认为要注

2、重生成;有老师认为要一课一得,但也有老师认为应一课多得;有老师认为要紧扣文本,但也有老师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老师认为,语文高效课堂应该脚踏实地,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出高分数,但也有老师认为应该仰望星空,着眼学生未来的高素质等等。当然,也有老师会把这些若干标准叠加起来。胡适先生说,历史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笔者看来,语文课好像也是如此。于是当我们上语文课时总感觉很痛苦,但痛苦也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在争议中得以更深入地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改造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即便举步维艰,我们

3、仍要维艰举步。追问二:语文高效课堂师生角色应该怎样定位?当今有一种教学理念呼唤师生平等,笔者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平等应主要是师生人格上的一种平等,教师不应自我膨胀高高在上。但在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方面,我们是否应该有那么一点自信——大多数学生暂时无法与学科教师相比拟。笔者想,我们如果没有这种自信,那么还能不能算一个称职的学科教师?因此,在师生角色的定位上,我们是否更应该认同这样的观点——“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新课程提倡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观点,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执行的方式却走向了一个误区。语文课堂

4、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个学生说的是对的,那个学生讲的也有道理,最后是语文老师变得没道理,没主张。笔者想说的是,面对文本的多种解读,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们语文教师在经过自己的阅读研究与反复思考之后,是否应该大胆呈现自己鲜明的主张,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引?追问三: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果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那我们在问题的设置上是否可以坚持以教师课前预设为主,学生课堂生成为辅的方式来进行。笔者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来自教师的充分预设而不是课堂的临时生成。可能有老师会提出反对观点,认为以前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预

5、设太多,才导致语文课堂成为一直被人诟病的灌输式课堂,课堂没有生机,教出来的学生也没有创造力。诚然,语文课堂的问题应该从学生中来,但这不代表语文课堂中的问题都要从课堂中学生的现场提问中来。语文老师是否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学生问题的充分收集然后形成自己的预设。在笔者看来,即便是高效的课堂生成,说到底还是课前的充分预设。有些看似巧妙得隐藏地天衣无缝的课堂生成,实际上是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是教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估并形成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预设的生成,课堂就没有了救命的稻草——“教学机智”,但如果一堂课预设的生成太多,那么这

6、样的课堂不是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而只能算作处理教学事故的课堂。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三个追问,其中第二、第三两个追问,笔者尽管没有下显性结论,但个人倾向已在其中。然而第一个追问,即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但没有结论,好像连倾向也没有。在此,笔者想向大家推荐笔者学校在打造高效课堂中所倡导的“四有五环节”理念。“四有”,就是我们课前备课、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中,必须具有四个教学理念:第一,热爱学生、学生至上的理念。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有其形;任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7、震撼学生的灵魂。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都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多,用得更好。第二,面向全体、为了所有学生的理念。学生家庭不论贫富、外貌不论美丑、天资不论高低、学业不论优劣、个性不论如何,全班所有学生都应该纳入我们的教学视野。教师不管研究什么理论,更新什么理念,改进什么方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关注学生,符合学生的需要,将关注学生变成自己的生命本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种特殊的习惯,一种生存的需要。第三,对症下药、教学就是为了解决学生问题的理念。针对性是课堂教学的“铁律”。学生的知识哪里出现盲区、误区,教学就要深入到哪里;学生

8、的能力在哪里出现不足或薄弱,教学引导和训练就要紧跟其后。第四,能力立意、学以致用的理念。我们的教学不是给学生的脑袋装灌知识,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来等着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