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ID:23655247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_第1页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_第2页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_第3页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_第4页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没有海德格尔,荷尔德林永远进入不了哲学”吗?实际上,早在海德格尔出生近一个世纪前,荷尔德林就已进入了当时哲学的中心。而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时,常常自作主张。  在德国以外的地方,荷尔德林的名字几乎总是跟海德格尔连在一起。在纪录片《伊斯特河》中,一个名叫B.Stiegler的当代法国哲学家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海德格尔,荷尔德林永远进入不了哲学。”这句话代表了法国乃至其他地方很多人对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的权威性的肯定。但是历史研究告诉我们,早在海德格尔出生近一个世纪前,荷尔德林就已进入哲学,而且是进入了当时哲学的中心。

2、这不仅是因为在图宾根神学院上学时,荷尔德林同黑格尔和谢林是同学和好友,一起研读康德;更由于后来他首先来到当时思想最活跃的耶拿大学,聆听和研读费希特的知识学,使得他在18世纪90年代后期,能够引导谢林和黑格尔,成为德国经典哲学从康德经费希特向黑格尔转变的关键环节。他的后期诗歌(指1806年精神失常前的最后几年)尤其是与当代哲学家们的对话,大约是但丁以后最哲学化的。诗歌以外,他还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论文手稿。因此,说海德格尔的阐释才令荷尔德林进入哲学,纯属妄言。  事实上,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时,常常自作主张,违背编辑校勘学的基本原则。其中最大的“丑闻

3、”,发生在其《荷尔德林诗诠释》(ErluterungenzuHlderlinsDichtung,Frankfurta.M.1981,以下简称《诠释》;有孙周兴中译本,但是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荷尔德林诗文和作品标题乃至海德格尔的引文均为我自己的翻译)中的第二篇《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在这篇论文的开头,他从荷尔德林诗里选摘了五个句子,作为该文的“主导词句”。其中最后一个,可以译为“充满功德,然而人诗人般住在这地上”。海德格尔十分钟爱这句“诗”,所以在书中别的文章里也反复引用。然而他从不提醒读者,这句话出处的真相:被他称作“那首伟大同时又宏大的诗”,这“首

4、”他叫作“晚期诗作”的标题为《在可爱的蓝色中……》的“诗”,其实是一篇疑文。其最早出处,是1823年出版的一本以荷尔德林为题材的小说《斐厄同》(Phathon)。当时不满20岁的小说作者崴布陵格尔(F.W.Waiblinger)声称,荷尔德林在1806年精神失常后,抓着纸就写字;他是从这样写下的一张纸里得到这首诗的。这情节是否仅为小说家言,即便不是,小说家是否忠实抄录了诗人的手稿,还是作了修改、润色和补充?这两个关键环节,我们都无法断定。20世纪初黑陵格拉特(NorbertvonHellingrath)编辑的第一个荷尔德林诗歌的历史校勘本把这篇文字同

5、与诗人生平有关的文件编在一起,并在校记中详细交待了该文本的来龙去脉。20世纪中期以后取代黑本的施图加特版(以下简称“施版”)全集编辑百士纳(F.BEiner),虽倾向于认为小说情节并非虚构,但对这篇所谓诗,是否忠实于诗人的原稿(如果有原稿的话),则深表怀疑。所以在施版中,它被径直当作“疑文”收在附录里,并按散文排印。发疯后的荷尔德林所作的诗(所谓“塔楼诗”,因为发疯后的荷尔德林寄居在图宾根滨内卡尔河的一座塔楼里)均押韵,有打油诗风格;但这首“诗”的语言与内容,皆与塔楼诗不符,而其流畅的风格,又同诗人病疯前艰涩、破碎的风格迥异。因此除了海德格尔,几乎没

6、有学者把这篇文字作为讨论的主题。  把疑文当“主导词句”,并一再引用,则只是对  在一篇诠释荷尔德林诗歌的长文《无连词并列句:论荷尔德林后期竖琴诗》里,另一位哲学家忒·阿多诺(Theodorenides)的格言教诲诗来读的;而且在他的诠释里,这种教诲诗文本中句子的值,几乎一律是简单而平行的。由于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这种简单化和庸俗化理解,海德格尔于是就靠把个别词句从诗中抽取出来——例如《纪念》著名的结尾:“留下的,则由诗人们成就”——以支持他自己那些存在哲学的观点和主张。然而阿多诺以及他之后的荷尔德林学者都认识到,诗人写于1806年前的后期诗歌,为各种辩

7、证的运动所主宰。他诗歌的“真理内容”,不是靠从他诗中摘取一两句话就能够拼凑得出。荷尔德林后期咏歌作品常摹仿品达,在诗中嵌进格言句,例如《纪念》的结尾,但就像在品达那里一样,这些格言是全诗中运动的一部分,必须被纳入这种运动中才能充分理解,而不能被抽取出来,当成座右铭一样的、对真理的直接而精炼的陈述。而且荷尔德林各篇作品之间的互指性极强,对他诗歌的诠释,需要把他全部(特别是中后期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书信、翻译等放在一起来考察,从中推导出其“真理内容”。相比之下,海德格尔拒绝这样综合的、辩证的、周行的(diskursiv)诠释,他采取的是一种最浅薄的寻章摘

8、句式的、口号式的解说法。在具体解释某一首诗时,在文本之内,那些能够把他所钟爱的意象和概念置于发展和辩证运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