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ID:23655612

大小:8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第1页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第2页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第3页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第4页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2、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

3、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课时安排: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第三节 大气环境5课时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

4、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地壳的物质循环是本课的另一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来突破,学生通过对标本、视频等的观察、讨论,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简单的示意图,以此加深对三大类岩石转化的理解。学习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讲述地质循环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还应充分联系实际,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2.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2.地壳的物质循环。-9-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岩石标本、课件、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学生:采集岩石标本,预习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标本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2

6、.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3.学会搜集整理相关的地理信息,在学习中进一步形成读图、用图、画图的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3.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哪些?投影: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生地核、地幔、地壳。师很好。你知道吗?地壳是不断变化的,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恐龙称霸地球的侏罗纪、白

7、垩纪(1亿年前),与祖国大陆是连为一体的。当今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物质运动与能量循环,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板 书:第二章 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过渡)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9-推进新课师(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引导学

8、生读图,让学生了解氧、硅、铝、铁等主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然后指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