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ID:23659713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_第1页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_第2页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_第3页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_第4页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知行脱节始终是中国德育的缺陷,是德育难以走出的误区,以至于许多地方的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①道德不仅是一门知识在传统的做法中,我们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德育的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的目标。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实际的道德行为与他们的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

2、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从道德行为入手来开展德育工作,作为一条颇具实效性的途径,逐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认同和接受,道德行为也因此成为评价德育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我们不难见到或听到这样的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中,学生参加义务劳动N次,做好事N件”等等。这不能说不是学校德育工作初见成效的标志,然而,若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显然存在着某种理论或概念上的误区。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虽然我国一向有重视德育的传统,然而德育却始终难以走出知行脱节的误区,以至于许多地方的德

3、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例如当孩子开始做好事了,或者开始守纪律了,人们就以为德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教育已经成功了。事实上,这绝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而只能算是前50℃的教育;它绝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终点,而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将其反复训练成道德行为习惯,才是德育的真正目标,是德育的后50℃。很明显,我们的德育在后50℃上用功不足。②为什么我们难以烧开这壶水为什么我们的德育总是停留在50℃左右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新中国成

4、立后,德育的目标内容经历了若干次的变化,这反映着我们对德育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反映时代特征,越来越体现年龄差异。然而,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孰不知,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回最初的状态。(二)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我国文化历来比较重视“德”。然而,近年来,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

5、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从目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情况看,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三)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学校德育是德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

6、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在德育过程中,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德育这壶水自然难以烧开。③在加热“后50℃”上做功怎样才能烧开德育这壶水呢

7、?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要经过很多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集中体现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变化上。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事实也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出于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透过一个个细微的习惯,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