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ID:23659734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_第1页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_第2页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_第3页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_第4页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目录学发微》探析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主体价值论文关键词: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传统目录学 书评  论文摘要:我国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的得力之作《目录学发微》一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目录学的必读之书,文章从《目录学发微》分析了余嘉锡继承了我国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并得出了“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的结论,这一思想是对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产业不断创新的今天,阅读古代传统的目录学可能显得有些落伍,但是我认为越是传统的东西越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积累、是底蕴。翻阅余嘉锡先生的力作《目录学发微》一书后,颇有感触。它以淡雅而凝重的封面设计打动人

2、,更以博大而精深的知识内容吸引人。反复通读全书,深感此书是一部底蕴深厚、有所创见、有理论高度与学术深度的好书,既传承了我国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的论断,被杨树达先生誉为“透辟精审”之作。它作为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名著,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余先生将本书名为《目录学发微》,“微”者,细也。“发微”,就是通过对很细小的资料作精密的考证,阐发义理,申明大道,可见余先生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    1.书香门第,成就一代目录学大师    余嘉锡(1883-1955),字季豫,祖籍湖南常德,生于商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文献学家、历史学

3、家。余嘉锡学贯古今,著作等身,文笔灵活,跌宕有致,无呆板冗蔓之病,风格和李慈铭相似。他既是文献目录学家,又是史学家,曾经有“宋人史学胜清儒”的论断。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汉书艺文志索隐》以及《余嘉锡论学杂着》等。以上著作,学术界极为重视。  他的学问始自目录学,少年时的他茫然于浩如烟海的书籍,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輶轩语》后恍然大悟,发愤读《四库提要》并记下读书所得,经年不辍,终成《四库提要辨证》一书,他曾自谓“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可见他的学术渊源得力于目录学,就其毕生所努力的学问来说,也是以目录学为主。《目录学发

4、微》就是他在1930-1948年期间讲课于北京各大学时的讲义,1962年由中华书居正式出版。这部目录学理论专着是余先生的得力之作,他将目录学置于历史长河之中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并发扬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进一步提出了“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目录学必须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实现它存在的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余先生从目录学的意义和功用、书目文献的体制、目录学源流、目录类例的沿革等四大方面进行了阐释。    2.目录功用,乃“辨章古人之学术也”    章学诚提出过书目之功能在于“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王鸣盛认为它是“学中第

5、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在张之洞看来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目录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途径”,《四库全书总目》为读书人之良师。余嘉锡正是因其言指点走上治学之路,故他极为感慨,认为目录学之功用应当在“辨章古人之学术”。  他说:“目录之书,既重在学术之源流,后人遂利用之考辨学术。此其功用固发生于目录学之本身,而利被遂及于学者。然亦视起利用之方法如何,因以判别其收效之厚薄。”他结合目录学在辨伪、考据方面的作用,总结了目录学的六大功用:  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  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  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

6、性质。  四曰,因目录访求阙佚。  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  六曰,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  目录于考证、辨伪大有裨益,可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史书,因此,“目录之学为读书引导之资,凡承学之士,皆不可不涉其藩篱”。    3.文献体制,应“要之皆辨章学术也”。    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典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精华和优良传统。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是集我国古典目录学方法之大成,是这一思想的完整体现。清代学者章学诚对这一思想从理论上系统加以论述,形成了他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目录学理论体系

7、,标志着中国古典目录学达到了高峰。章学诚以后的目录学家,继承和发扬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他们在书目工作实践和目录学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余嘉锡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之一。  余嘉锡着重从书目著作体制的特点方面论述其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的作用。他认为,目录作为学术之史,其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篇目、叙录、小序。余先生说“篇目考一书之源流,叙录考一人之源流,小序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亦相为出入,要之皆辨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