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

ID:2366170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_第1页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_第2页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_第3页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_第4页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基于动态视角唐少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我国当前PPI与CPI长期背离,在通胀正向传导机制不明显的背景下,可以基于动态视角来解释我国通胀成因.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反映货币因素、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的综合因子,以此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求出通胀影响因子的时变参数,结果显示:2008年以前我国通胀属于成本推动与需求拉上混合型通胀;2008年至今是典型的需求拉上型通胀.并进一步建立了VAR模型,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货币因子、通胀惯性、需求因子和成本因子能够分别解释通胀变化的45%、30%、20%、5%.通胀惯性和需求因子能够迅速

2、强烈影响通胀,货币因子对通胀的影响较为持久,而成本因子对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兼顾稳增长、防通胀提出通胀治理对策..jyqkan滤波的平滑形式迭代出状态变量的估计值(如图1).量测方程:Pt=SV1tF_M(-1)+SV2tF_D+SV3tF_C(-1)+ut(5)状态方程:SVi,t=?茁0,i+?茁1,iSVi,t-1+?着i,t,i=1,2,3(6)其中量测方程中解释变量滞后期的选取根据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时差相关系数以及上述回归结果.通胀P分别与滞后1期货币因子、滞后1期的成本因子、当期的需求因子的相关系数最大,且这3个解释变量对通胀具有显著的解释效果.SV1、SV2、

3、SV3分别表示货币因子、需求因子、成本因子对通胀影响的时变系数.可以看出各因子对通胀的影响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且各时期通胀的主导成因也不尽相同.首先从系数平均值进行综合分析,SV1、SV2、SV3的均值分别为0.72、0.29、0.21,因此货币因子、需求因子、成本因子对通胀的影响依次递减,和前述恒定系数得出的结果相同.3因子对通胀的影响以2008年为临界时点基本可以分为前后2个阶段.2008年以前货币因子和成本因子主导通胀成因,需求因子影响较弱,由于货币因素也属于总需求范畴,可认为此阶段是成本推动与需求拉上混合型通胀.2008年之后货币因子影响系数大幅升高而成本因子影响系数急剧下

4、降至负值,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需求因子影响系数居中呈抬高态势,因此此阶段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胀.由于投资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周期性因素,整个时期需求因子对通胀的影响也呈循环波动态势.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中货币发行量较高,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呈高位运行态势,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有经典论断:“一切通货膨胀均是货币现象.”货币的超发尤其是2008年11月份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进行的4万亿投资,使得2009年1月SV1迅速升高,由于货币因素对通胀的时滞影响,时至2014年3月货币因素对通胀的影响一直持续稳定在高水平.与此同时由于货币超发导致投资等需求旺盛,从2009年开始需求因子对通胀的影响

5、系数呈波动上升态势.成本因子对通胀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陡然下降,由于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去库存”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使得PPI与CPI的长期背离,至今成本因子对通胀的影响系数仍然低位运行,对通胀产生负影响.5基于VAR模型的通胀冲击分析通过建立包含通胀P、成本因子F_C、货币因子F_M、需求因子F_D在内的4变量VAR模型,进而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过程分析各因子影响通胀的强度和持久性.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模型中各个变量对于冲击是如何反应的.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

6、差来度量)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它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根据SC准则确定的VAR模型的适宜滞后阶数为2,AR特征多项式根的倒数(共4×2=8个)全部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所建立的模型是稳定的,从而保证了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的准确性.由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可知,通胀对于来自需求因子和自身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1个月就有强烈的正向反映,可见需求因子和通胀惯性能够及时且强烈的推动通胀.需求因子对通胀的影响随后逐渐削弱,1年以后接近于0,通胀惯性对通胀的影响在半年时接近0,但随后又轻微反弹.货币因子和成本因子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1个

7、月对通胀基本没有影响,成本因子的影响在第2个月达到峰值但数值较小,货币因子的影响在第4个月达到峰值.可见货币因素和成本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存在时滞.成本因子在第8个月后转为负向影响,而货币因子的影响值直到第2年仍然较高,可见货币因子对通胀具有相对较高的持久性影响.综合来看,通胀惯性和需求因子能够迅速强烈影响通胀,货币因子对通胀的影响较为持久,而成本因子对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与前文回归结果相互印证.从方差分解图可见,货币因子、通胀惯性、需求因子和成本因子能够分别解释通胀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