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ID:23673404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2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3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4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文/王栋【摘要】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调整与优化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

2、题“合作共赢理念下的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14031414)。【简介】王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已成为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共同繁荣,京津冀的现状迥异,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却没有带动起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在河北环北京、天津的部分地区还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与此同时,北京也饱受雾霾、堵车等“大城市病”的困扰。2014年

3、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区域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也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环保部发布的74个城市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中,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甚至占到全年天数的40%。而在京津冀三

4、地中,河北省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由此带来的污染也最严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对河北省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于实现京津冀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比较(一)产业产值结构比较近10年(2003~2012年)来,从整体趋势来看,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均呈逐渐缩小之势;北京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也逐渐收缩,天津第二产业的比重则经历了小幅度先升后降的过程,而河北省第二

5、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天津、河北第二产业比重长年占据当地GDP的50%以上;在第三产业方面,北京、天津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均呈上涨趋势,但天津的涨幅明显不如北京,而河北近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是略微有所起伏,增长乏力。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北京已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结构模式,而天津、河北依然属于“二三一”型模式(图1)。具体来说,北京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农业所占比重很小,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北京2012年的产业结构比为0.8∶22

6、.7∶76.5,第三产业占据明显优势,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天津市则拥有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再加上外资在天津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所以第二产业长期占据着天津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此外,由于天津紧邻北京,而北京服务业优势明显,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分工所带来的错位互补,天津的各种方针、政策都更多地倾向于发展第二产业,虽然第三产业在天津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并不低,但增长缓慢(叶堂林,2010)。河北省则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部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且相

7、对平稳,缺乏强劲动力。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为10.1∶45.3∶44.6,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比为12.0∶52.7∶35.3,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二)产业就业构成比较从整体上看,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在逐年下降;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方面,北京逐年下降,天津略有下降,河北则逐年上升,这也反映出河北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方面,排除2003年“非典”的影响,北京、天津都呈上升趋势,2012年,北京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5.6%,天津为49.

8、9%,都明显高于36.1%的当年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则徘徊不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0.8%。具体来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理、经济地位,北京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金融业、文化产业等迅速发展,与传统服务业一道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受北京城镇化加速的影响,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由表1可知,天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略有下降,表明随着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