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逆袭”计划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

ID:23675383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_第1页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_第2页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_第3页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_第4页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嫉妒心理“逆袭”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嫉妒心理“逆袭”计划颜晓荣背景陈述:周末参加妇联组织的公益活动,结识了一位漂亮又能干的女神。她说要把众多房产中的一套装修成一间心理咨询工作室,还做了漂亮的装修效果图请我这个“专业人士”提建议。她大方分享了有关工作室的很多设想,一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我从心底里羡慕她,羡慕她的经济基础、务实态度和办事能力,羡慕到几乎连她并没有专业背景这个事实都是可以忽略的。活动结束后回到家里,我默默扫视了一遍还算宽敞明亮的家,想要挤出一个角落来搭建梦想中的工作室却是没有可能的。失落和嫉妒扰得我无法安生,一边在日记里写今天的见闻感受,一边落下泪来。工作不合

2、时宜地响起,消息显示一个刚刚高三毕业的学生的名字DD。我想,讨厌的小坏蛋定是想跟我分享大学里的新鲜见闻吧。没想到,学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困惑。访谈过程一、澄清问题嫉妒心理在青春期学生中间很常见,一般来访学生能很清晰地体验到这种心态的消极影响;但嫉妒心理又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批评的心理状态。因此,针对嫉妒心理明显的来访学生,不必刻意去命名这种情绪体验,以防引发学生因避免遭受来自老师的负面评判而产生的防御;此外,最好能在心理辅导初始阶段明确表达老师不会做出“道德性评价”的辅导原则。下面是问题澄清阶段的对话摘选。DD:大学前我就下定决心要去竞争班长职务,可

3、上大学后遇到一个男神兼学霸的室友,一切都不可能了。老师:(重复)男神兼学霸?想要听取来访学生报告的更多信息时,可以进行简单地重复,在不打断讲述者思路的同时,表达自己愿意继续倾听的态度以促使来访学生做更多的讲述。“重复”技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面谈中被大量使用,并得到实证表明其有效性。DD:就是成绩很好又长得好看的意思啦。他开学报到得早,帮助辅导员做了很多接待新生的工作,近水楼台,选班委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就当班长了。看着他领导我们组织班级活动时霸气的样子,说实话我很佩服他。我完全没戏。其实我也有当宣传委员啦,只是志不在此而已。老师:你认为他的确有能力担

4、任班长,并不全是因为近水楼台,这让你更难过了,是吗?对叙述者所表达的内容或情绪情感进行简洁的归纳并反馈给叙述者,是表达倾听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向叙述者即学生求证自己是否准确理解其想表达的内容或情绪情感,提高访谈有效性。DD:是啊,我明明很信服他的能力,可是看他受老师重视的样子我就很愤懑!虽然很努力,但还是控制不了不甘、嫉妒和讨厌,那个时候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出来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处在积极与消极交错的情绪中,太难受了。老师,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呀。老师:哦,想要超越又深感超越不易啊。遇到这样的奇葩还不让人嫉妒也太难了。心理咨询理论认为,建立良好的“治

5、疗联盟”关系是促进来访者改变的基本前提,也是有力技术之一。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适当跟随来访学生语言风格和用词偏好有利于良好“联盟”关系的形成,班主任工作中的访谈亦可借鉴参考此法则。二、呈现不合理观念《心理学大辞典》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心理有明显的普遍性和对抗性,多数嫉妒心理都伴随嫉妒者对被嫉妒者发泄内心抱怨、憎恨的行为。因为嫉妒心理是普遍的,我们应该引导来访学生正视自己“正常的”消极心态,不必为此承受道德标准上的自责;又因为嫉妒心理

6、是对抗性的,且常伴有发泄行为,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选取无破坏的、建设性的“发泄”行为。此二阶段访谈目标达成的前提是学生对此目标的认同。以下是本阶段访谈摘选。DD:老师,你是说如果是你,也会嫉妒他么?老师:(自我暴露)是啊,跟你聊天时我正在嫉妒今天刚认识的一枚女神啊,我猜很多人看到优秀的对手又拿他没办法的时候总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咯。“自我暴露”指访谈者表达与自己有关的态度、事件或情绪等,班主任与学生访谈过程中用此技术可拉近双方心理距离,亦可消除学生因误认为某些反应是独特的而产生自责情绪,不过滥用此法则可能损害教师的权威性及其在访谈过程中的主导地

7、位。DD:是啊,真是拿他没办法,我不可能超过他的。不过也有一丝希望——我们到二年级的时候会分专业,我真希望他不要跟我选同一个专业,山中无老虎,我可以去试试看当霸王。老师:噢,但愿你能如愿!可是,你会因为要刻意避开他而改变自己选择专业的决定吗?学生的负面情绪和不当行为只是外在表现,其根源往往在于某个观念或认识不合理甚至是歪曲的,在心理咨询中这样的观念或认识被叫作“不合理认知”。直接指出该认知并教导学生做出改变易引发来访学生的防御,破坏“治疗联盟”,通常建议教师设置提问促使学生与自己“质辩”从而使不合理认知自动呈现。DD:我还不知道,但一想这样会不

8、会有点本末倒置了?我猜我不会。老师:本末倒置,什么是本和末?DD:本……我还不确定,反正当班长肯定不是本。嗯……当班长也不是末,我想末就是超过他,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