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

ID:23687768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_第1页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_第2页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_第3页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_第4页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菜园小记》教学教案示例二!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写作的层次,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61年,中国经济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渡过困难时期,吴伯箫写了一系列以回忆延安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菜园小记》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小记”有关菜园的一些往事,用语清新,并插以适当的描写与抒情,表达了希望继承和发扬当年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可读性很强。  三、教学过程  1.由苏武《菜羹赋》导入,引出俗语:“吃鱼不如钓鱼乐”。其实,吃菜是一种享受,种菜

2、的整个过程也其乐无穷。  2.听课文录音,要求:  读准音,感受清新的语言,以及在行文中运用谚语、俗语和古诗,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有趣。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听读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问题(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并初步归纳文中“记”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是怎样紧扣标题的?  明确:(1)1—2节,由种花好,说到种菜更好,引起对延安蓝家坪种的菜园的回忆,其中“延安蓝家坪”点明地点,“想起”表明是回忆。  (2)3—6节,按照由四围到中间先写果园,再写花园,最后写菜园,介绍了菜园特色概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的菜地。其中5、6

3、小节插入了一些说明,点出了延安开展大生产的背景。  (3)第7小节,介绍了我们的那块菜地在那儿的条件是最好的。  (4)第8小节,写了积肥与听课学知识的事。  (5)第9—12小节,分别介绍了蔬菜的种植、管理与收获。  4.指导细读课文,每个同学选读自己喜欢读的语句或段落,并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欢读的理由。  通过学生自由选读,进一步熟悉课文,亲近语言文字,并在学生简短的点评中体会在记叙中抒情、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  例如:选读第1小节,可点评生动的描写,整齐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话,语言亲切自然。  选读第9小节末尾,拟人、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

4、法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了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选读第10小节,更是将抒情、描写、议论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说,也可参予学生的点评,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细读、选读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整齐、优美、生动,同时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感受到语言的美,其实文章中不少词语选用还十分精当,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品读,并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借鉴。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继续体

5、会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比较阅读《菜园小记》与《记一辆纺车》,理解本文创作主旨。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曰“小记”,其实“小”中有“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大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战斗,而且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培养了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吴伯箫在1861那个同样困难的时期写下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够发扬当年延安的这种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有关知识,检查上一课作业。  2.进一步

6、体会、品析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比如:成语的使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竞肥争绿等等,增加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再如:叠词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窄窄浅浅、吸吸烟、说说话等等,使语言亲切自然。  3.比较阅读《记一辆纺车》与《菜园小记》体会本文创作主旨。  (1)研读课文5.6小节有关语句,结合《记一辆纺车》所了解的背景,明确这里点明了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2)研读课文9、10、11、12小节,抓住文中“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

7、趣”等句子,以“乐”来写种菜劳动,表现了以苦为乐,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在劳动中产生的高尚情操与情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如“就从那里会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无不表现出劳动的乐趣。指导以“乐”’为中心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中心。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语言品味和与吴伯箫同时期的作品《记一辆纺车》的比较,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能的斗争精神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61那个特殊的艰苦岁月里

8、,多么需要那个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