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ID:2369098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_第1页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_第2页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_第3页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_第4页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内容摘要】  古人的名字包括名和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史籍来看,人们以“孝”字命名取字的现象较为普遍,“孝”甚至成为当时人们求取嘉善之名的首选字,它表明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里,孝德观念深入人心,孝道传统得以不坠并且有所光大。而在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占有相当重要而且独特的地位。    一、“孝”字是人们求取嘉名的首选字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植根于宗法社会基础上的伦理道德,强烈而持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以维系

2、社会成员血缘纽带为职志的伦理观念及其理论形态,构成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系统的核心。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字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卜辞,甲骨文“孝”字像孩子扶持老人之形,描绘的正是人类的自然亲情。《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孝”字作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两个方面。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思想或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就强烈地表现出人们对孝德的推崇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以“孝”字入名者尤以北朝为多。《魏书》记有名李孝伯、崔孝直、崔孝政、崔孝忠、杨孝邕、王孝康、张孝直、裴孝才等30人。《北齐书》记有名高孝琬、高孝瑜、高孝珩、高孝瓘、高孝绪、高思孝、窦孝敬、郭孝义等15人。《周书》亦记有名曹孝达、宇文孝伯、裴孝仁、许孝敬者。在南朝,《宋书》记有名殷孝祖、陆孝伯者,《南齐书》中有名徐孝嗣者,《梁书》载有名余孝顷、李孝钦者,《陈书》中有名刘孝尚、赵孝穆、陈孝宽、张孝则者。  “字以表德”,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对命字特点的精辟概括,完全可以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表字上得

4、到证实,时人纷纷以孝取字。有研究者据《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列成《三国时期以孝为字者表》,光三国时期以孝为字者即达27人之多:如盛宪字孝章、郭修字孝先、夏侯湛字孝若、曹仁字子孝、毛玠字孝先、郭嘉字奉孝等(见刘伟航《三国伦理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94—95页)。此外,《晋书》还记有:侯史光字孝明、夏侯淳字孝冲、马隆字孝兴、熊远字孝文、王恭字孝伯、续咸字孝宗、顾和字君孝。《宋书》载:徐湛之字孝源、柳元景字孝仁。而刘宋最典型的取表字当属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们,孝武帝有28男,根据《宋书》记载,共有其第二子刘子尚字

5、孝师、第三子子勋字孝德等16子以“孝”字取表字。而《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也都记载了许多以“孝”字取表字的人物。  仅从命名取字来说,魏晋南北朝人的名字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如求取嘉名、立字敬名、名字汉化、不嫌鄙俗名等(参见石云孙《魏晋南北朝人名字》,《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而“孝”字则是人们求取嘉善名的首选字。由于“孝”是自古以来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与仁、义、礼、智、信、忠、德、节、恭、宽、友、和、正、直、则、谦、懿、善、良、文等美德一起均为人们求取的嘉善名,而孝与这些美德

6、相连,更丰富了孝的内涵。据粗略统计,“孝”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求取嘉善名首选和用得最多的字。正因为孝有尊敬祖先、师长的意义在,故而在这一时期就有名殷孝祖、李孝伯、崔孝伯、陆孝伯、宇文孝伯及字孝伯、孝先、孝师、孝宗者。有人的名与字完全相同,如刘孝绰字孝绰、任孝恭字孝恭;有的以字行于世,如韦叔裕字孝宽,《周书·韦孝宽传》说他“少以字行”。《北齐书》记段韶字孝先,其弟段孝言应以字行,祖珽弟祖孝隐,祖孝隐亦当以字行,或谓立字敬名。    二、孝德观念深入人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与时代特点密切相关,体现出孝德观念之深入人心

7、。这是一个如《魏书·儒林传序》所言的“宇内分崩,群凶肆祸,生民不见俎豆之容,黔首唯睹戎马之迹,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的时代。可是,就是在这股“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的精神迷失大潮中,人们崇儒之心仍旧不减,故而《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均设有《儒林传》。唐长孺先生曾指出,许多名士由玄通释,礼玄双修转而为儒释兼综,成为当时“习见的问学途径”(《南朝高僧与儒学》,见《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6页)。拿三国以孝为字者甚众为例,这正是两汉魏晋“以孝治天

8、下”的结果。魏晋为何独“以孝治天下”闻于后世呢?鲁迅先生曾言:“(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位,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9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