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ID:23704440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0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_第1页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_第2页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_第3页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_第4页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本管理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从产业发展的技术战略看,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试图走的是一条由“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赶超路径。本文将在对赶超创新者取得新技术的进入成本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国内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条件及成本效应。一、技术赶超、“技术差距”与进入成本赶超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赶超者相对于领先者的后发优势或“技术差距”效应。技术差距理论认为,经济过程是创新和模仿或赶超两种冲突力量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按照格申克龙(Gerschenkron,1979)的观点,后来者具有与其落后位势相关的独特益处或“落后有利性”,主要表现为:—是引进先行国的技术和装备,替代有关技术

2、与装备的研发,加快工业化进程并避免风险;二是学习和借鉴先行国的成功经验,吸取其经验教训;三是经济落后和寻求发展强烈的赶超意识。另一方面,落后者能否缩小与先进者的差距,不仅取决于技术模仿和技术扩散的努力,而且取决于两者之间创新能力上的差距(J·费德博格,1988)①。这一能力既取决于赶超者技术进入的初始条件,也与其相对于新技术的技术能力差距有关。若技术差距过大会阻碍技术赶超的发生。其内在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低位势企业技术能力、知识存量的积累不足,不能对转移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二是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处于低位势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引进高位势组织的技术,其结果陷

3、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三是低位势企业为了摆脱这一怪圈,就需要通过引进进行变革,这样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使原来有序的组织演变为无序,这反而损害了原有的技术能力及赶超条件。帕伦特(L·Parente,1994)认为,企业在接受一项新技术时会产生进入成本,这个成本的出现是因为,并非企业原有的技术积累都能适用于新技术,所接受的技术条件越高;与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差距越大,企业现有技术条件就越不能适应新技术的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初始运行就越没有效率。只有企业技术进入条件的积累达到了该技术所要求的初始水平,才会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也就是说,赶超者能否有效利用“技术差距”成功实

4、现超越,不仅取决于其赶超方式,也取决于赶超者技术进入的初始条件。佩雷斯和苏蒂(C·Perez,L·Soete,1988)将企业获取新技术的进入成本划分为4个分量:新技术所要求的固定投资成本(I);为获得与新技术有关的科技知识而付出的成本(S);为获得新技术使用所需的有关技能、经验(组织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诀窍)以把创新进行下去所付出的成本(E);为补偿创新环境未提供的有关外部环境条件所付出的成本(X)②这表明,在技术扩散过程中,新技术的获取并没有一个简单的价格标签,企业获取新技术的实际成本是多元的,并受企业特征和其所处的运行环境特征的影响。二、进入成本,阀值效应与进入时机相对于

5、特定技术的“入门标准”,进入成本的投入对有效赶超的发生具有阀值效应。随着产业的技术进化,进入成本的约束结构呈现周期性(或阶段性)特征,从而对有效技术进入产生时间窗口效应。1、进入成本的阀值效应从静态的角度看③赶超者与进入成本相关的厂商特征及其运作环境特征的初始状态及水平,能否达到特定技术的“入门标准”,是有效赶超的前提条件。并且相对于“入门标准”,赶超者的进入成本投入具有阀值效应,即低于此标准要求的进入成本将成为“无效成本”。在极端情况下,当赶超者的初始进入成本水平与“入门标准”相差极大时,企业的技术获取将面临无穷成本。由于进入成本分量的成本特性各有不同,因而其阀值水平亦不同。(1)有效技术进

6、入的固定投资成本是由新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它构成了赶超者进入新技术的基本物质条件,没有这种投资就不可能进行实际的创新活动。因此,固定投资成本就表示了任何赶超者进入成本阀值条件的绝对最小值,即最低进入成本水平。由于领先者在此可能存在“误”投资或“试错”成本,因而从理论上说,赶超者将享有新技术进入的固定投资成本优势。(2)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以前知识积累为零的情况下进行技术活动,因而,新技术获取的知识成本投入也存在阀值效应。由于现代科技知识的系统性,所以,企业已具备的有关知识的存量越大,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企业距新知识前沿越近,其获取“单位”新知识的成本就越小。赶超者技术进入的科技知识成本可分

7、为两个部分:一是具有“公开性”的知识部分;二是属于新技术发明范围内的新增知识部分,但二者的取得都是有代价的。(3)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新技术的产业化或商业化过程。因此,从研发到成功进入市场,需要获得从管理、生产到营销及服务一系列相关的运作技能和经验。相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明确性,创新活动的技能、经验更具隐含性和组织属性,带有明显的企业个性特征并难以复制。显然,创新活动技能、经验差距的成本投入是非线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