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

ID:23708390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_第1页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_第2页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_第3页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_第4页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刘卉颖,苏义坤,公婷(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针对村镇领域农房建造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以绿色建筑构成原理为依据,从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构建绿色农房建造标准指标体系。选择灰色聚类评估法中的三角白化权(TethodLIUHui-ying,SUYi-kun,GONGTing(SchoolofCivilengineering,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Takingtheobjectiveconstru

2、ctionrequirementoftheenergy-savingfarmhouseintoconsideration,basedongreenbuildingprincipleintechnical,socialandeconomicaspects.Byusingthegraysystemevaluationoftrigonalethod,forthegreenfarmhousconstructionevaluation.Thevalidityandthefeasibilityofthemodelaretestedthroughthecalcu

3、lationoftrigonalhousepromotioninruralareas.Keyhouse;greyclusteringmethod;trigonal;evaluation收稿日期:2014-12-02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9B00)简介:刘卉颖(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13946113649(电子信?aclass="__cf_email__"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data-cfemail="ad490e04

4、989d9599989994999eeddec2c5d8">[email protected].。公婷(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通信,苏义坤(1972-),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15945186730。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建筑界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近年来绿色建筑模式的发展与研究已然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节能与环保方面的压力已逐年增加,建筑业结合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

5、相关耗能比例已达到40%,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高耗能建筑。因此,打造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我国村镇建设规模正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农村住宅建设为自建房,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很多耗能高、不环保的住宅。所以对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进行评价研究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以及推进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标准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函数为评价方法进行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研究,建立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以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为村镇地区推广绿色农房提供有效依据。1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1.1绿色建筑

6、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首次把建筑理论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概念进行整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型建筑”的新兴理念[1]。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2012年在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是“以人文本”的思想下转变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2]。绿色建筑的标识工作也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353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共计2674栋,总面积达到3488万m2。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国内的学者也对绿色建筑做了深入研究。李道增[3]

7、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注重实效性,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应主要从节能、减少资源的利用、场地影响最小化、艺术与空间形式的新主张、智能化、可持续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义。高升[4]总结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在建筑发展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实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理想的绿色建筑不仅是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的,而且也应该把能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使其具备一定自我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Edenttoolfordevelopingcountries-CaseofJordan[J].BuildingandEnvironment,2009,44

8、(5):1053-1064.[2]燕军委.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3]李道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