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

ID:2371227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_第1页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_第2页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_第3页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_第4页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作文创新的途径从教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作文创新的方法,通过不断写作,课堂教学,积累资料,深入思考,得出了一些经验,现把它整理成文。一、立意上的创新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可见主题的确立在一篇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明代黄子肃在《诗法》中说的“意者一身之主也”,明·王夫子《船山遗书·夕堂永日绪论》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鲁迅也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可见,人们历来都十分强调文章的“意”,

2、“文章切忌随人后”,立意要新颖,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即“反其意而用之”。例如对老鼠这一描写对象,我们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一俗语,可见人们对它的憎恶,憎恶到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程度。但是下面的几篇文章,却能写出新的见解,颇具新意:《伊索寓言》中有两篇文章《老鼠报恩》和《老鼠和猫》。前一篇大意是: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狮子正睡大觉,忽然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了,它仅仅睁开了一只眼歪着头一看,原来是只老鼠误把它的长毛当作深草在里面散步呢。狮子恼怒地说:“我要吃了你”,老

3、鼠可怜地喊道:“狮子先生,你饶了我吧,我家里还有七个孩子呢!”狮子想了想,说:“吃了你也不够填我的牙缝的。”老鼠临走,说:“狮子先生,我会报答你的。”过了两天,狮子一觉醒来,觉得有点饿,它就去找食吃。它来到一棵大树下,忽然闻到一股香味,定睛一看,是一大块肉。它不假思索地张口就咬,突然一张大网从树上罩下来,网住了狮子,任它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正在狮子绝望的时候,恰好那只母鼠带着它的七个孩子路过这里,说“狮子先生,不要惊慌,我来救你。”回头说“孩子们,快放下篮子,快咬断绳子!”小鼠们一个劲地咬,不一会儿,就把绳子咬断了。狮子出来

4、了,这时,端着枪的猎人也出现了,狮子说:“谢谢你,老鼠,我本来没打算让你报恩的”。说完就匆匆地逃走了。——你看,故事写得多么曲折,多么引人入胜!主人公老鼠居然有知恩必报的美德!在《老鼠和猫》这一篇里,写的是一群老鼠正在开会,商量如何对付猫,商量来商量去,还是一只上了年纪的老鼠有经验,它说:“如果能在猫脖子上挂一只铃铛,猫一动就有声响,我们好躲避”。众老鼠一想,都拍手附和,说“好!”。过了一会儿,有一只老鼠说“可是谁去挂铃铛呢?”,大家醒了过来,说“对呀!还是你去挂吧!”出主意的那只老鼠说“是呀,主意再好,不能实现也是毫无用处

5、的”。——这则故事总结了一种生活哲理。在94年第3期的《读者》杂志上,也有一篇写老鼠的短文,说的是一只母鼠不幸得了一种怪病,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更不幸的是它偏偏怀了孕,母鼠一息尚存,顽强地支撑着,不肯断气。待生下小鼠后的第21天,母鼠死了,而这不早不晚的第21天,却恰好是小鼠断奶,可以独立生活的日子!多么神奇!好象冥冥之中,母鼠有着坚强的信念似的。——这无疑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简直可以让人们肃然起敬了!在94年7—8期的《作文成功之路》上,有一篇中学生写的文章《看猫鼠斗智》。说的是一堆玉米穗中藏着一只

6、老鼠,让猫发现了,二者就较上了劲,展开了持久战。猫很有把握和耐心,而老鼠也不笨,也显得非常小心和机警:它能坚持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也能小心地多次探出头来观察形势。但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眼睛,在它确认无事出逃时,也把自己送上了猫口。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就是写出了二者的“斗智”,并没有把老鼠写成呆头呆脑的简单对象。我们的传统剪纸《老鼠嫁女》,则俨然是人类生活的翻版。你看那欢快的喜庆场面——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有引路的,有抬轿的,有送亲的各色人等,——不,各色鼠等,一应俱全,让人忍俊不禁。谁能说它反映的不是鼠类的生活呢?谁能

7、说这不是传世名作呢?总之,以上材料启示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只要我们逆向思维,深挖主题,就能写出新意来。二、构思上的逆向思维构思即文章的组织和构造。如果构思巧妙,就能出奇制胜,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来。如莫泊桑的《项链》,情节非常曲折,而结尾尤其出人意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让人掩卷深思,久久回味……。这就得益于独具匠心的构思。作文如此,作画也这样。我们知道,具体的实物好画,而抽象的无形的声音、香味等就难画了。画家如何让观者体会到画的意境,这就有赖于那巧妙的构思了。据

8、古书记载,宋徽宗时,许多画家云集京城举行绘画大赛,考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有的画家画了许多花瓣,在“花”字上下功夫;有的画了一个跃马扬鞭者,在“马”上打主意;有的画了一只马蹄,在“蹄”上做文章……这些都无法与诗句吻合——没有画出“香”味来。只有一位画家运用了逆向思维,不在“花”“马”“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