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ID:23713006

大小:4.54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8-11-10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第1页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第2页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第3页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第4页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K901单位代码:1063610密级:公开学号:201510334硕士学位论文中文论文题目: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英文论文题目:AnalysisonvegetationchangeanddrivinfactorsinthealpinelateauofgpRuoergai论文作者:陈佳丽指导教师:程武学专业名称: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所在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8年3月25日论文提交日期:201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5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完全同意《中国优

2、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1作者签名:隹朗博年6R6円’论文题目:茗不▲焦美^心艮铋功7你馗取嗄所毕业院校: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年份20166:年月所在学院-:所学专业:入欠{史§

3、说明:本授权书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保存8-联系电话6279195793176-:01016262790693010627914传真:18-通信地址:北京清华大学邮局8448信箱采编中心邮编100084: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4注明:£^]|_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宂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一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

4、内容致。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年/月乂曰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若尔盖高寒高原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陈佳丽指导老师:程武学摘要:植被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指标,其年际变化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土地覆盖变化的特征。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反映出来,研究植被覆盖度,了解其时空发展变化,能够有效地评估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地区环境保护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川西北治理沙化、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重要地段。本文从200

5、1年到2016年中以五年为间隔选取四期数据(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作为时间序列,研究若尔盖地区植被时空变化。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结合均值法、差值法、标准差等方法,分析区域的植被状况,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近15年间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四个时间点上,若尔盖高寒高原地区的植被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006年植被覆盖状况最好,极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在四个时期

6、中达到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78%。2011年退化最为严重,极低植被覆盖度和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在四个时期中达到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73%。(2)研究区域的植被的稳定性在整体角度上以强为主,其中强稳定性植被占区域面积的49.98%,表明在2001年到2016年这15年间,植被变化波动不大,趋于稳定。(3)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转移面积分析时,发现2006年到2011年时间段是研究时段植被退化最为严重的时间段,低一等级的植被覆盖向高一等级的植被覆盖转出总面积为483908.76hm2,高一等级的植被覆盖向低一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的总面积2484734.85hm2,其差异量很大。(4

7、)就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分析来看,2011年到2016年内,植被II摘要改善的面积明显增加,占研究区域的32.93%,表明研究区域植被得到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处于好转。(5)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驱动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影响分析中以地形因子分析为主,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在研究时段趋于稳定;人文因素分析以四川省内研究区为例,在研究时间段人口数量和地区GDP在快速增长,植被覆盖度与人口呈负相关,与地区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