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

ID:2371317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_第1页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_第2页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_第3页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_第4页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改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构想

2、第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对下游洪水的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近年来黄河水沙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2002年、2003年两年,在流量不大的情况下,接连出现小水漫滩、滩区行洪、大堤偎水、堤基渗水等险情,引起了河南、山东两省领导和沿黄群众的严重关切。鉴于黄河的来水来沙和河道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们的治理方略和治理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

3、调整。一、当前下游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河道淤积问题泥沙淤积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由于龙羊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兴建,沿黄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下游的来水来沙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沙总量均呈减少趋势;水沙过程出现不利变化,汛期来水比例减少,含沙量增大,高含沙洪水出现机遇增多;大洪水明显减少,输沙能力大大降低。1950~1999年的50年间,花园口水文站平均径流量408.2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0.64亿吨。其中1986~1999年的14年间年均径流量为276.4亿立方米,比平

4、均值减少了32.3%;年均输沙量6.84亿吨,比平均值减少了35.7%。虽然来水来沙都有明显减少,但因来水量级减小,特别是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出现机遇大大降低,水流输沙能力下降,河道淤积明显加重。1950~1999年下游河道年平均淤积量为1.86亿吨,占来沙量的17.5%,其中1986~1999年的年平均淤积量达2.23亿吨,占来沙量的32.6%,淤积的绝对量和淤积比都有明显的增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目前河道正处在冲刷期。由于清水下泄,调水调沙措施的影响,下游河道出现明显的冲刷。但因水量较少,冲刷的数量不是

5、太大。2000~2003年的4年间共冲刷5.71亿立方米,年均1.43亿立方米约2亿吨,远低于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年均冲刷5.78亿吨的水平。目前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阶段即将结束,水库排沙比例将会逐步增大。下游河道水少沙多的不平衡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河道淤积抬高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由于水沙过程的改变,河道整治工程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堤的修筑,主槽摆动受到限制,易出支汊、串沟的部位也多被工程截断,滩槽水沙交换受到阻碍,河道淤积形态发生了不利变化。其纵向表现为:入海泥沙大量减少,河道的淤积比例增加;横向表现为:河

6、槽摆动受限,主槽及其两侧持续淤积抬升,形成“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1986年以后,花园口以下河段,“二级悬河”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尤以东坝头至陶城埠河段为甚。该河段从1986~2000年主槽比滩地多淤高1.16米,最大滩槽高差达-1.75米。2002年双河岭断面附近1800立方米每秒时就开始漫滩,不但使滩区安全环境恶化,而且对堤防安全造成威胁。2.堤防和滩区安全问题“二级悬河”的发展使滩区防洪形势发生了不利变化。根据1996年8月洪水的实际情况,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①洪水时水位偏高。“96.8”洪水花园口的洪峰流量76

7、00立方米每秒,但相应水位高达94.73米,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相应水位高0.91米,比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高0.74米。河南河段的水位几乎全线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一百多年没有上过水的原阳高滩漫滩进水,下游滩区淹没耕地247.6万亩,受灾人口118.8万人,淹没面积和水深均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②洪水演进过程发生改变。洪峰传递大大减缓,洪水边行进边灌滩,洪峰传递时间每小时约1千米,水流高度分散,大量洪水滞留滩区,影响主槽冲刷。③洪水时滩区过流比例加大,河道工程控导作用降低,加之滩地

8、低洼,横比降大,易生横河、斜河,危及堤防安全。除“96.8”洪水外,2002年双河岭断面1800立方米每秒洪水就开始漫滩,造成顺堤行洪;2003年25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蔡集工程失控,淹没滩地34.9万亩,受灾11.4万人,兰考、东明35千米堤防偎水,偎堤水深1~5米,背河发生严重渗水,甚至出现管涌的迹象。这些情况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二级悬河”的发展、主槽淤积萎缩,造成漫滩机遇增加、水位偏高、退水困难,也使滩区的生产和安全环境恶化。1974年以后黄河滩区陆续开展了安全建设,累计修筑村台、避水台7354.63万平

9、方米,完成土方1.41亿立方米,外迁村庄176个9.35万人,修建撤退道路116.8千米,在保障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投资较少,群众负担能力有限,滩区安全建设还不能满足防洪需要。其一,安全建设投资少,进度缓慢。滩区安全建设开展近30年,避水台完成土方仅为实际需要的35%左右,东坝头以上大部分村庄没有避水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