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

ID:23717333

大小:79.38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10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_第1页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_第2页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_第3页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_第4页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摘要:“色隐”是晚明出现的一种新型隐逸思想,其表征为徜徉声色之场,嗜之成癖;其实质在于“缘色以为好”,在“真”与“情”所构建起的“桃源”中安顿身心,“忘忧”以“尽年”。晚明这些“色隐”者多为失意才士、豪士,一方面,他们沉溺声色,为端人庄士所訾;但另一方面,却能为子尽孝,为国尽忠,忠义大节比之端人庄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融声色之乐、忠孝之心于一身,立身行事,充满历史的吊诡。晚明士人这种独特的“色隐”思想是阳明心学影响下产生的重情、“求乐”新人生理念与天下无道之现实相激荡的产物,同时也与万历以后心学禅化

2、兴起的声色参禅之风有密切联系。究其实质,是晚明士人为超越人生困境而采取的一种自我“救赎”方式。关键词:晚明;士人;“色隐”;心学禅化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9-0183-09作者简介:薛青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62)有明一代以理学造士,士人多以礼义廉耻自励,视声色之娱为“丧德”之举,这在朱学兴盛的明前期尤为显著。然而,在王学兴盛的晚明,士人对声色的沉溺却与前期士人对声色的疏离一样突出,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因为王学本身并非纵欲性质

3、的,而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精英的“士”,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放弃自身的道义而沉沦于欲望的深渊。因而,晚明士人对声色的沉溺,不应简单以放纵斥之,而应深入探究其实质及深层动因。实际上,晚明士人对声色的沉醉,虽也不乏长期禁欲之后的“狂欢”者及“集体潜意识”下的跟风者,但更多的则是出于一种“寄情”性质,明末人卫泳有“色隐”一说,颇能揭示晚明士人沉溺声色的实质。卫泳《悦容编》“招隐”条曰:谢安之屐也,嵇康之琴也,陶潜之菊也,皆有托而成其癖者也。古未闻以色隐者,然宜隐孰有如色哉!一遇冶容,令人名利心俱淡,视世之奔蜗角蝇头者,殆胸中无癖,率怅靡托者也。真

4、英雄豪杰,能把臂入林,借一个红粉佳人作知己,将白日消磨。有一种解语言的花竹,清宵魂梦,饶几多枕席上烟霞。须知色有桃源,绝胜寻真绝欲,以视买山而隐者何如?这种“色隐”思想,并非卫泳一人之见,实为晚明众多失意的跌宕不羁之士所共有,如张献翼、余怀、姜垓、王屋、盛于斯、徐士俊、卓人月、张岱、陈洪绶、冒襄、李渔等,都堪称为“色隐”者。这种“色隐”思想,与传统的“山隐”、“吏隐”、“市隐”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然目前并未引起学界注意。本文试图立足于晚明文化,对这种新型的“色隐”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一、徜徉声色之场,嗜之成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5、一直以不近声色为硕德。这种观念至迟在夏商之际就已形成,如仲虺赞商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尚书?仲虺之浩》),指出正因为商汤有此大德始能为民众所拥戴。后孔子有“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之叹,进一步表达了对“色”的排斥。因此,远声色一直为先秦以来士人进德修业所强调。在理学昌盛的明代,更是如此。正嘉间人林希元日:“声妓习盛,民由以丧德也”;敖英日:“古者男女别嫌,明微之际最严也。后世士夫乃有与女流款洽,若交游然者,而君子无镌谯焉……乃若携妓游山,与妓赓诗,对妓参禅,则逾闲矣!我朝士大夫无此风流,绰有古意。”可见拒斥声色

6、,是明前期士人的一种普遍现象。至晚明,则沉迷声色者与明前期拒斥声色者几乎一样多。晚明士人大多过着“清歌夜夜倩鸾陪,红楼日日扶人醉”(王?f《鹊踏花翻?妓馆》)的风流生活。特别是秦淮河畔,作为晚明的风流渊薮,更是热闹非凡。易震吉《竹枝》曰:“秦淮十里管箫中,人面荷花相映红。钟岭渐收明月去,画船犹乱画桥东”;又曰:“十四楼头雪罕留,酒香花气聚成丘。只言此地无冬意,谁解其中并不秋”,这里日夜繁闹,四季不息。比起唐宋时代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作为“清醒的沉醉者”的“色隐”一派,正是这风流队伍中的一部分,余怀可作为其典型代表。余怀,字澹心

7、,号曼翁,福建甫田人,侨居江宁。徐鱿言其“流寓南中,征歌选曲,俨如少俊”;吴伟业《满江红?赠南中余澹心》词上阕曰:“绿草郊原,此少俊、风流如画。尽行乐、溪山佳处,舞亭歌榭。石子冈头闻奏伎,瓦官阁外看盘马。问后生,领袖复谁人,如卿者。”细述余怀征歌选妓的风流生活,许其为“风流人士”之领袖。靳荣藩此词后注:“澹心侨苏杭最久,盖高尚之士而隐于声色间者,此词足以表之”,许其为“色隐”者。余怀诗也言:“老爱青春贫爱酒,寻花只当作生涯”,古典诗词中常以“花”指代美人,其所寻之“花”,实二者兼有。余怀还著有《板桥杂记》一书,可谓其“寻花”生涯的实

8、录。除了余怀之外,其同时代堪称“色隐”者也为数不少,如姜之弟姜垓,余怀言其:“游于李十娘家,渔于色,匿不出户秋风团扇,寄兴扫眉,非沉溺烟花之比”,可算“色隐”者;另如陈洪绶:“其人以画名,且以酒色自晦”,盛于斯:“多饮酒与妇人近”,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