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ID:23741649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_第1页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_第2页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_第3页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_第4页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重庆市巫山县巫山中学孙丽华“破窗效应”是源自“BreakPaneLabardo)的一项实验提出的一个规则:如果一栋建筑上有一块玻璃被人打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看到“BreakPane”(破窗)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BreakPane”(打破窗户),渐渐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可以“Break”(破坏)的心理感觉,从而诱导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使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虽然这个规则最开始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学上进行的思考,但其道理对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也同样成立。同理,教育心理学中要注意提防这种情况

2、,并在出现这种效应后要积极应对,找好对策。一、“破窗效应”在校园里的表现当笔者有心想要探究一下“破窗效应”时,在校园各个角落,我都找到了一些它的“效应”表现:在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的一面墙上,出现一两个“涂鸦”——是调皮学生的脚印,没有清洗掉,一星期后,笔者专门到那面墙上看,发现墙上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重重叠叠的脚印,略微数了一下,至少40来个;我们的校园是很干净的,学生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天风很大,笔者发现地上有不少飘零的枯叶出现,而尚未到做清洁时间,有学生走到这些枯叶旁边时,即使垃圾桶近在咫尺,她居然毫不犹豫地将垃圾扔到这里,丝毫不觉得羞愧。我们学校严禁带食品

3、进入教学区,特别是在教学区吃东西,很不雅观,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而只要有一个人带着食品经过大门,即使不是去教学区而是去生活区,随后也总有很大一群学生跟着带食品,这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题。……而我所经历的那则教学案例,不正是“破窗效应”的表现之一吗?由于时间上安排不过来,20分钟的早自习没有老师去监督,本来班风挺好的一个班集体,最开始也许只有一两个学生在早自习上睡觉,当学生们看到没有人管时,就觉得可以睡觉、可以破坏,这样他们周围的学生就毫无愧色的开始“Break”(破坏),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而早自习的状况,蔓延影响到正课,最终导致了班风急剧变差!一栋新楼从第一扇被打破的

4、“窗户”到最后整栋大楼的破烂不堪,也许只经历了短短3个月!而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从第一个睡觉的学生到大多学生课堂上睡觉,我见证了这一转变,只经历了短短2个星期!二、“破窗效应”给我们教育工的警示如果我们在干净的墙面上出现第一个脚印时,立即清理掉,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思想教育,那么,那面墙上不会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多的脚印;而当出现很多脚印后再来处理,手段和措施都显得要强硬很多才能形成震慑心理,这无疑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一些相悖。如果我们在地上有垃圾时及时处理,那么路过的学生就不会毫无羞愧的扔垃圾;而如果我们教师不带食品进入校园,那么学生们也不会明目张胆明知故犯……我也在反思,我代

5、课的班级班风变化如此之大,主要还是由于我的一时疏忽,小看了短短20分钟没有老师的早自习对班风的影响。如果当时我拜托班主任抽空看看早自习,或者拜托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等等,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亲历的教学案例警示我们:对于教学管理来说,“破窗效应”的隐患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因而“破窗效应”的积极预防与应对,对学校及班级形象的塑造、教育教学的管理、校园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积极的启示和意义。三、“破窗效应”的对策1.“破窗效应”的预防: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重视制度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化建设已经是颇具规模了,班级管理规则也各有特色,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一

6、笔财富,完善的制度化,可以将“破窗效应”的影响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因为“破窗效应”的产生,主要就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无序、混乱的感觉,而各项制度的有条不紊,是从心理上扼杀“破窗效应”。作为教育工,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告知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他们遵循,同时要随时注意查漏、补漏,防止有隙可乘,这样就能给以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校园里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是规范有序的!因此,建立严谨、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防止出现“破窗效应”的前提。——对应那个实验,也就是“整栋大楼”是新的,是好的,所有的“窗户”都是完好的!那么,就不会有“破窗”的心理诱因!2.“第一块破窗”出现:这时要有效执

7、行违反各项制度的处罚。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应对“破窗效应”的前提,但是,能否应对“破窗效应”,更要看能否对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如果有令不行,对教学管理中发生的“小恶”行为,教育管理者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小题大做”,起预防作用的制度,会陷入尴尬,甚至成一纸空文,成为笑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就应当使用惩罚。”当然,执行时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开先例,确保规章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此外,对于学校或者班级为创新、为补救而制定的新规则更应该严格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严加惩戒,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