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独特守本真

个性独特守本真

ID:2374302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个性独特守本真 _第1页
个性独特守本真 _第2页
个性独特守本真 _第3页
个性独特守本真 _第4页
个性独特守本真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性独特守本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性独特守本真  贾宝玉之奇异,除却他的出生、容貌、地位,最主要的是奇言怪行。那两首《西江月》,通常理解是对宝玉的贬责。笔者曾组织大学生“贾宝玉情感个性与现代情感教育”的专题讨论,在年轻大学生中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对这一形象的正确理解,首先要关注其情感问题。其实宝玉绝对不是《西江月》所说对生计、社会彻底不关心的人。所谓的乖张偏僻是异化了的社会舆论看正常的宝玉的观点,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可见时代观念的错误,是所谓集体无意识的悲剧。他是一个有执着追求的人,在他的内心中有着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无法实现的深深愧悔。    对抗异化的真灵石    贾宝玉先天就具一种对于

2、参与社会的叛逆,先天就有为正统人士所不齿的完全沉湎于儿女之情的顽固特点,原因是什么呢?答案要在社会生存处境中找。  人们投身社会,或恪守社会规范,或随其流而扬其波,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贾政和贾雨村便是两种代表,但是他们的道路最终都证明是走不通的。贾雨村的堕落历程表明: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如何沦落为一个良知丧尽、惟利是图的“禄蠹”。贾政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你不贪污、不腐败,你的为政理想就无法进行。整个社会已经将贪污变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通行规则。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投入社会被认可的路就是做官入仕。但是,贾雨村与贾政这两个类型的形

3、象,已经说明此路不畅。尤其是贾雨村的行为显示出了无比的丑陋,他不择手段、巴结逢迎,官场的丑态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宝玉所反对的,并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追求本身,而是反对程朱理学对这种追求的扭曲。  宝玉以追求明心见性来反对仕途经济。“明心见性”本为佛家用语,认为只要悟得人所固有的“净心”即“佛性”便可见性成佛。后为宋、明主观唯心理学家陆九渊、王阳明等袭用,认为心、性、理本是一体,一切存在于心中,只要通过“明心”的内省工夫,便可“见性”,而认识“理”。一百一十五回谈到他和甄宝玉会面而大失所望,体现了他反抗仕途厌弃功名的叛逆精神最深刻的一部分。这里

4、宝玉借用此语来同所谓“文章经济”相对峙。从这个角度来说,宝玉是一个秉持真性情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但是,这种理想不是一种积极的理想、建设性的理想,也就是说,他没有给我们指出避免这种异化的道路和方向,只是对这种异化和扭曲给以揭示和否定,是一种解构的态度。“贾宝玉们不可能让儒家思想寿终正寝,但他们对儒家人性的唾弃有否定,则无疑宣告了儒家哲学的破产。”1]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方案,而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这就够了。  宝玉上述带有先验性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一种坚决,一种彻底。是一种对于理想的大胆追求,那种不顾“百口嘲谤

5、”的“乖张”、“偏僻”恰恰是宝玉对理想的执着的表现,袭人所说的“牛心左性”,不仅指宝玉在穿衣上的独特,更是说他那些不被世俗所认同的奇言怪行。那种“先验”则是体现了他敢于把全部的热情和生命投入到捍卫人性灵明、反对异化的追求之中。而且这种痴心誓死不改。在后四十回贾宝玉可以说是双重性格,“证同类宝玉失相知”中宝玉的叛逆精神是和前八十回是一致的,而与第八十五、八十九、一百一十九回中宝玉的形象是相抵牾的。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续本的败笔,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在这种强大的势力挤压下,其内心的矛盾可以想象得出,如同那个坚持人文理想的哈姆雷特一样,对于人生

6、思考越深就越迷茫,没有朋友甚至失去亲情。秉持理想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贾宝玉能坚持那种不经的理想着实可贵,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叛者。    “怡红”追求的神瑛玉    在对旧传统无情破坏的同时,贾宝玉也用行动标示了他精神境界的追求,他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住在怡红院被称作“怡红公子”。我们姑且用“怡红”二字概括为他追求的理想。周汝昌先生对于这个名字的寓涵分析很透“‘怡红院浊玉’是宝玉祭晴雯的诔文中的自称署名,是很郑重虔诚而又谦和沉痛的。这五个字可谓‘来历不小’”2]。“怡”者,快乐愉快,此为使动用法,“红”指的是他要呵护的对象,主要是那

7、些女性弱势群体。他曾经用“香红绿玉”为题作诗,这证明他是追求一种人之为人的理想,对历来处于下层的人给以关爱,尤其是对弱势的女儿给以同情、怜爱、体贴,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这种理想的实施,在那个社会,没有适宜发展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把他的追求称为寻梦之旅,历经艰难困苦、屡遭挫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宝玉也不例外,在传统儒家思想观念中,“修齐治平”被多数人接受并积极倡导施行,而贾宝玉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反对仕途经济,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贾政和贾雨村的道路已经明证了。在否定仕途经济的前提下,他向更高的美的层次追求,正如

8、周思源先生所指出的“受享”层面,他追求的是人性的充分发挥,而人性的充分发挥是超越现实的,这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