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

ID:23745657

大小:8.60 MB

页数:399页

时间:2018-11-10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_第1页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_第2页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_第3页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_第4页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姓名:欧阳志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王少平20080602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宏观经济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大多数是单位根过程,标准的协整理论和方法因而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现代时间序列经济研究的最常用方法。在标准协整框架下,协整向量刻画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误差校正模型描述了协整变量的短期关系及其调节效应,因此,协整向量和误差校正模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联合描述了变量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变化。Granger正是对这一理论所作的原创性贡献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

2、经济学奖。但是,标准的协整理论至少包含三个严格假定:第一,长期均衡是线性的;第二,向长期均衡的调节是对称的;第三,向长期均衡调节的速度是不变的。然而,现实经济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常常具有非线性特征,一旦使用标准协整方法分析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阈值协整正是针对上述标准协整理论的缺陷而进行的扩展,将非平稳和非线性结合起来,研究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非线性问题,因而,阈值协整理论得到西方学者的青睐并成为国际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之一。阈值协整的基本思想是在标准协整框架下,引入TR(STR)模型去刻画

3、调节效应或长期协整关系。但是,阈值协整是最近才产生的计量经济学前沿热点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急待完善和发展。本文针对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扩展和改进现有的非线性阈值协整方法,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研究。本文的方法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Kapetanios,Shin(2004)在ECM中使用指数函数为转移函数刻画非线性调节效应,本文将转移函数扩展为未知,并设定检验阈值协整和转移函数形式的检验程序和构造相应的统计量。仿真结果显示,本文的改进有限样本性质很好。(2)Hansen,Seo(2002)在阈值协整向量未知条件

4、下,在ECM中使用TR模型刻画非线性调节特征,因此,这种模型设定刻画的调节效应是急剧变化的,这与许多实际经济背景不一致。本文在协整向量和转移函数未知条件下,使用STR模型描述非线性调节效应,由此而刻画的调节效应是连续的。进一步,本文构造了相应的检验程序和估计方法对这一扩展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仿真实验显示,本文的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具有一致性,构造的统计量具有较好的有限样本性质。(3)Choi,Saikkonen(2004)允许解释变量内生和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研究在协整向量具有阈值效应时,基于动态最小二乘估计量检验阈值协整的方法。进

5、一步,一旦检验结果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表明协整向量具有非线性特征,Choi,Saikkonen(2005)提出使用动态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量估计阈值协整向量,并进而对动态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残差进行分块,使用分块残差构造统计量检验阈值协整。本文将上述基于动态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量的一系列估计、检验方法扩展为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我们的数学推导和仿真实验表明动态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量和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具有相同的极限分布,但在有限样本下,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优于动态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量。(4)本文将阈值协整扩展至非平稳的

6、面板数据上,使用TR模型刻画异质面板协整向量,并基于Westerlund,Edgerton(2005)的思想构造检验面板阈值协整的统计量。本文的数学推导表明,面板阈值协整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并不依赖未知参数,进一步,仿真实验发现,阈值面板协整统计量有较好的有限样本性质。为对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提供较完整的应用案例,本文首先分别对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机制转移以及我国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对泰勒规则的研究使用的是基于ECM调节效应的阈值协整,对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使用的是定

7、义于协整向量的阈值协整方法,对农民医疗卫生支出的研究使用的是面板协整。最后,作为较完整的专题分析,本文使用阈值协整和面板数据机制转移协整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基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定义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然后根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变化特征以及我国的实际经济结构转型背景,分别设定能够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因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机制变化特征的面板协整模型和阈值协整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城乡收入

8、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并有地区差异。这一结论说明,改革初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阻滞作用。并且,这种长期效应抑制了短期经济增长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刺激效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