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

ID:2375040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_第1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_第2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_第3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_第4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_第5页
资源描述: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一、知识点教学要求和内容标准的知识目标比较知识点教学大纲(试用)对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修订本)对知识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知识目标原子和原子核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放射现象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的防护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核能常识性了解裂变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能的转化和守恒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

2、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常识性了解几种主要能源、节能的重要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二、实验、技能要求和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的比较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大纲对技能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技能目标原子和原子核(挂图)射线(挂图)射线的防护(挂图)链式反应(挂

3、图)核电站(挂图)热电站(挂图)蓄能电站(挂图)太阳能电站(挂图)三、、变化部分逐条分析1、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分析:教学大纲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主要是从知识的角度来提出的。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第一点要求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从

4、宏观的角度大致说明日常生活中有关能量守恒的实例即可。第二点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增加的这两点要求充分体现了STS的观点和强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一组小实验来讨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专门安排了科学世界栏目:向地球要热。让学生了解地热这种新能源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地热供暖、发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等。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创新性的练习和习题。如:例1: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你的

5、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能量。这种过程没有火焰,但化学能同样可以转变为内能,因此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说,食物提供的化学能还转变为哪些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称之为热量)过多、过少,都有损于健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初中学生,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应该如何调整饮食?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写一篇科学报告,并与同学交流。例2:课本图155-5(P125)的构思图表现的是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讨论一下,这种构思能够实现吗?2、增加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

6、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分析: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大纲里没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没有编写这部分内容。但由于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生活和社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点要求“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属于“认识”水平层次,要求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实例,分析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有能量损耗,从而进一步从更广义的范围认识效率的概念。第二点要求“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属于“初步了解”水平层次,强调在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时,同时还要考虑方向性,说明分析物理现象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理。新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

7、时,一是结合燃料的热值让学生讨论怎样提高各种热机及炉子的效率;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