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

ID:23756022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_第1页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_第2页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_第3页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_第4页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警惕过于甜腻的散文最近打开一些报刊和互联网文学论坛,发现各类散文中席卷着一种甜腻浓浓的信息,也就是说,文章写的太甜腻了,让人读后昏昏沉沉,没有爽心悦目的感觉。我的个性倾向于简单清爽,我认为文章读后要让人感到有力量、有回味才好。当然,我也不是一味反对甜腻。人是吃五谷杂粮的,甜味自然不可缺少。问题在于如果文章过于甜腻,就会把文章中那种清新的风骨“吃”掉。文章中的味道来自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当然有甜,文章自然也会有甜。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会尽是甜,甜酸苦辣辛五味子齐全才是真实的生活,不能只闻到甜而忽视了

2、来自生活的其他丰富的味道,一味地在自己的文章里填充甜腻的元素,味道缺乏了自然,这样当然很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唯以甜蜜来追求“完美”,形成了无病呻吟,重复了古人的风景意境和形容词堆砌等,没有了散文清新与爽朗的文骨。对于过分甜腻的散文,说实在的,看第一眼的时候,倒能养眼,让眼球有瞬时的舒服。但在读完之后,就让甜味糊着了思维,大脑里都让甜味给粘稠了,无感觉,无印象。这样的作品表面上也容易吓唬读者,能把一些没有阅读经验的读者吓唬住,会以为是千秋难求的好作品而起哄。我虽然不是散文高手,

3、在散文写作上只是个小字辈,但我还是会读的。我最最读不得那种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那是浪费能源(纸张笔墨)、浪费写自己和读者时间的“双浪费产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不能说是创作,文字不是出自写的灵魂(或者说让读者没有了灵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说写草原吧!第一个来到草原的人写“草原美哉”已经是很好的文字了,其他人再这样说,只能是学舌了。第二个来到草原的人不这样写了,而是多写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了几个字,写出草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写出草原有着动态之美,很好。第三个人

4、来到草原,仅仅写了“草原的夜静悄悄”,很美呀,对草原的美已经缩小到夜晚了。第四个人来到草原上,没有写白天,也没有写夜晚,而是写下了“我和长辫子的姑娘坐在敖包旁”,也很美,这就有了故事的想象,准备抒发在草原上两个年轻人之间的青春之美。第五个人到了草原实在无字可写,只写下了“草原啊,美仑美奂啊!”他写下以后,很多人都在重复着这句“美仑美奂”,因此“美仑美奂”的散文层出不穷,现在的散文刊物和文学论坛里,大量流行着这样的散文。更为要不得的是,写手还自我陶醉的不行,好像真的写出了世界一流的散文了……唉!这是什么散文

5、啊,只能说是在一层又一层地加糖添蜜,最后让人甜腻的反胃难受,闻甜直躲,像是要糖尿病者服用蔗糖一样!说到散文的甜腻,不能不说到散文的美,有人会说自己就是为了文章的美而故意甜腻的。我水平不高,不过我总觉得散文确实需要一种装饰的美,或者说是一种典雅的美,这种美是发自写的内在气质,而决不是故意制造的。我发现许多写确实是故意在渲染这种装饰的制作造假——不是自己所体会到的,不是自己的经验,更不是自己在场,而是凭空抽象地制造出来的“美”——就是故弄甜腻。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确实有一种典雅之美,是先生在

6、北京大学荷塘边的现场体会出来的美。《荷塘月色》尽管很美,但也是甜之有限,更不是可以派生和克隆的。可是,还是有不少写在蹩脚地以样画葫芦,不好好学先生的精神,而是模仿一种绅士神气,有些学的还自以为是的作样,以为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到底毕竟还是假冒伪劣的赝品。一篇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品,实际上是不可模仿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写的素质不一样,所处的角度、时间、环境、心境,情感不一样,写出来的作品自然也不可能一样。一个真正的好散文家,是在自己的心底里挖井,让自己的心泉喷出泉水来。一味地模仿,既浪费了精力,也不会获得

7、真正的升华,更别说会成功了(为包装自己脸面者当然归属另类)。本散文:JJ.梦绮??散文应该是美的,这没错!散文的美,最可贵的是能渗透到读者的心里,是美的效应,而不是写在写作之前先摆好的一副架子,或者说是已摆出了“美”的势态,挖空心思地渲染。“审美”分为读者的阅读审美和写的自我审美。对于写来说,审美是一种多年积累的气质,决不是临时可以调动起来的东西。在构思和写作中,贯注与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我理解的创作过程是内容在前,形式在后,不可以刻意带着沉重的“审美”负担去观察审美对象。如是那样的话,会把原来很本真的东西

8、过滤在文字之外。文章缺乏了本真,那就只能依靠甜腻了,正如脸色黑暗无光的女子,为了让自己的脸漂亮一点而依靠浓浓的脂粉涂抹在脸上,看不到了本真……??前几年,散文家刘亮程,他以自己特殊的眼光写乡村,写出了乡村的另外一些特质,有不少人纷纷效仿,最终把乡村写甜腻了,写成了一个孤零零的文化符号。一提起乡村,就会让人想到那就是一个精神家园的代名词。其实,“乡村”这个文化符号是多义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有许多变数,教条主义似地把它凝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