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

ID:23757199

大小:38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0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_第1页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_第2页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_第3页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_第4页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外科杂志2013年5月第21卷第5期 JClinSurg,May2013,Vol.21,No.5·1··述评·血管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进展———血管微创为必由之路汪忠镐[关键词] 血管外科疾病; 腔内治疗; 微创[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56483.2013.05.001  Carrel和Guthrie的以三点式血管吻合为主的贡 献于1912年获诺贝尔奖,它催生了40年后人工血管的问世和成功应用,构成了血管外科的第一个里程碑。 血管腔内治疗则是血管外科从复杂的外科技术

2、向微创 治疗的革新,为第二个里程碑。1929年德国的一位25岁的外科实习医生Forss mann在自己身上完成了经皮心脏插管(图1),这是人类报道的首次血管内操作,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1953年,Seldinger设计了经皮穿刺导引钢丝[1]。1953年,Seldinger设计了经皮穿刺导引钢丝插管做动脉造影,被称为Seldinger技术,现临床广泛应用。1964年,Dotter使用头端呈锥形的同轴导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是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PTA)的雏形,标志着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开始。1983年,Dot

3、ter和Cragg均用镍钛合金制成血管内支架,创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并应用于临床。20世纪60年代,Risch用改良的Ross穿刺针从肝静脉穿刺门图1 经皮心脏插管X光平片症的发生。1999年初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取得成功[4],使用的是自制支架,后来才有商业化[4],使用的是自制支架,后来才有商业化的支架进入中国(图2),至今已经达到数以千计,推广医院数以百计。对于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为首选,它既要完全封闭近端破口,又要防止因支架覆盖主动脉分支血管造成重要器官的缺血。由于常会遇到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应避免

4、同时覆盖两个脊髓独立供血区以避免脊髓缺血的发生。对于有左乳内动脉心脏搭桥、左椎动脉优势、孤立性左半球血供、迷走型主动脉弓或左上肢透析用动静脉漏者需要左锁静脉,并用18F同轴导管扩张穿刺通道,此为经颈静!体分流术(TIPSS)的雏形。1969年,Dotter发明脉门了动脉支架。1986年,Blako将覆有聚氟乙烯膜的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股动脉置入绵羊的腹主动脉瘤模型,为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最早尝试。1990年,Parodi首先应用Palmaz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2]。[2]。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1991年支架用于

5、下腔静脉,1995年自制支架型人工血管治愈股部创伤性动静脉瘘,次年,以此治愈已发生偏瘫的创伤性颈内动静脉瘘。同年先后为1例胸主动脉瘤和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用半开放法置入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3]。[3]。StanfordB型夹层手术风险很大,而腔内治疗无需手术,通过封闭近端撕裂口和假腔,恢复真腔和主动脉分骨下动脉(LSA)预防性血流重建,否则要避免覆盖。对于近端破口的处理已经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我们曾报道过16例单分支型主动支架的治疗结果[5],该分支支型支架既保留了LSA通畅,又稳固了[5],该分支支型支架既保留了LS

6、A通畅,又稳固了主体支架,防止其移位。多分支支架目前也处在研究阶段。舒畅等[6]报道了左颈总动脉或LSA“烟囱”支[6]报道了左颈总动脉或LSA“烟囱”支架。Chang等[7]报道室缺封堵器成功封闭B型夹层近端破口的病例。封堵器相对于巨大的事实上是一种异物性的支架移植物是一种针对性强而又简明有效的新概念之法。处理近端破口后仍有部分患者夹层假腔持 支的灌注,促进假腔血栓形成,防止主动脉破裂和并发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续存在和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等问题,是引起主动脉破裂和器官供血不全等不良预后的

7、主要因素,目前有研·临床外科杂志2013年5月第21卷第5期 JClinSurg,May2013,Vol.21,No.52·问题仍然是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的主要问题。随着 开窗支架、分支支架和烟囱技术等的发明和应用,越来越多的AAA可通过腔内技术进行治疗,包括瘤体累及肾动脉及其以上的AAA。腔内器械也精巧,可供选择的类型也在增加,超硬导丝的使用、更细的输送装置、以及更好的涂层的使用,提高了输送装置通过钙化、狭 窄和扭曲的髂动脉径路的成功率。瘤颈过宽或成角等解剖结构不良是EVAR发生内漏发生危险因素。部分EVAR术后无内漏的患者仍

8、出现瘤体的扩张被认为可能存在经覆膜或血栓等传导的内张力,而对于内张力的监测和处理仍有争议。EVAR的围手术期并发图2 A、B为首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成功治疗,C为自制主动脉支架,D为国外带回的Talent主动脉支架究采用远端追加裸支架、假腔填塞弹簧圈、远端破口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