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求职陷阱

常见的求职陷阱

ID:23761702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常见的求职陷阱_第1页
常见的求职陷阱_第2页
常见的求职陷阱_第3页
常见的求职陷阱_第4页
常见的求职陷阱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的求职陷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的求职陷阱、求职过程中的防骗技巧、遭遇陷阱的应对技巧一、 招聘会上也有骗局  招聘会仍是大多数求职者青睐的传统求职途径,但其中也有骗局存在。在求职高峰期,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接到不少求职者的投诉,归纳起来,以下两个问题最为集中:  一是招聘会名不副实。譬如,政府明确规定招聘会免费进入,但目前的招聘会市场,仍存在变相收费的现象。还有的现场情形与主办方的宣传内容相去甚远。如每年都举办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企业经常在展板上写道:“应聘者需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验。”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写明:“本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情况

2、屡见不鲜。  二是企业名为招聘,实为作秀。有些企业将招聘会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个秀场,所谓的招聘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在一些招聘会上,有的企业租下多个展台进行精美的布置,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热情的宣传,发放企业宣传资料,声势如此浩大自然吸引众多求职者,而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招聘信息,要么含糊回答,要么绝口不提。收到的简历虽多,但在招聘会后,真正回复求职者的却很少。  二、警惕:3类典型陷阱要提防  骗子公司唯一目的就是骗钱,但所使用的招数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骗局有以下3种:  1、先培训或推销产品,后上岗  和文中刘先生的

3、受骗经历一样,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得先培训,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过了一段时间,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电话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推销产品的也是如此,先让应聘者高价买下一件产品,而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市场,无

4、法推销出去,最后便宣布该应聘者不符合要求。与“先培训”一样,如果应聘者中途反悔,公司便拿出签好的协议,声称是应聘者一方违约,不予退钱。  2、巧立名目收取信息费、押金、上岗费  一些单位利用求职者不懂相关规定的弱点,在招聘中以“按有关规定”名义收取信息费、资料费、押金、服装费、上岗费等,捞一笔钱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应聘登记要收信息费,上岗先要交押金。市劳动监察部门就曾接到这样的投诉:某电脑配送公司招聘了几十名汽车司机、送货员、业务员,到了上班那天,这些人发现公司大门紧锁。  当初应聘时,招聘经理说因为经常要给外地客户送

5、电脑以及电脑配件,每个员工需缴纳2500元的风险抵押金。因为公司表面看上去还挺正规、颇有实力,这些人未加怀疑就交了钱,公司还开了收据,并和他们一一签订了为期1年的用工合同。谁知按规定日期去上班,公司却不翼而飞。经工商部门认定,这家公司根本未注册。  一般来说,以这类名义收取的费用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由于数额不大,求职者发现上当后,觉得只是吃了一点小亏,也就算了,反倒给不法机构找到了容身之地。  3、黑中介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费用  假扮招聘的多,假扮职介的更多。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明目张胆收取费用,然后不介绍工作就逃之夭夭

6、的黑中介、黑职介为数不少。这类机构往往集中在外来求职者相对比较集中的城郊结合地区,临时租用一个场所,放置一部电话,摆上几把桌椅,再张贴几张“招工信息”,就开始收钱。收取的费用少则20—30元,多则300—400元。收了费用往往告知应聘者“两周内电话通知面试”,结果应聘者等来的是杳无音讯,待过去询问时,早已是人去楼空。  就目前相关部门查处的情况来看,非法职介常常打着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旗号,以“直聘”、“非中介”等名义来诱使求职者上套,或采取“会员制”等看似十分专业的手段来骗取求职者信任,诱其上当。另外,一些非法机构还可能与

7、用人单位“搭档”,合伙用虚假、过期的信息蒙骗求职者。  三、提醒:应聘“两大原则”和“三项注意”  上海市公安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以及人事部门提醒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钱财,各种在招聘过程中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违法。  记者在对相关部门的采访中了解到,求职者,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外地求职者,在应聘中要把握“两大原则”和“三项注意”,谨防受骗上当。  ●“两大原则”  原则一:应聘过程中不缴纳任何费用  但凡招聘都有成本,但真正招人的正规公司不可能把招聘的成本转嫁到

8、应聘者身上,更不可能通过招聘来牟利或销售商品。因此,凡是在应聘时碰到公司要收费的,这些公司多半有“猫腻”,不管对方是什么理由,即便对方表示可以出具发票、收据,求职者也千万不能交钱,最好停止应聘。  到人才中介或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时,要特别留意该单位的资质,要到经劳动部门或人事部门批准的正规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