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更得体

让记叙更得体

ID:2376329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让记叙更得体_第1页
让记叙更得体_第2页
让记叙更得体_第3页
让记叙更得体_第4页
让记叙更得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记叙更得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记叙更得体  专题策划:记叙文怎样表达更精彩  编者按: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认为,记叙文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功底与写作水平,高考作文命题应该适当向记叙文偏移。所以,考生应该加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写作记叙文,除了要提炼正确深刻的主题、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外,还必须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让文章的表达更精彩,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才会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记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记叙文的水平高低。那么,如何让记叙更得体呢?  记叙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每种人称各有其优缺点。  

2、第一人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一人称的优点主要是易于操作,能给人真实的感受。如写“我最敬爱的人”这类题目的作文,很多同学都觉得有话可说,容易把握。第一人称的缺点主要是视角狭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缺乏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第二人称常用代词“你”“你们”等。第二人称的主要优点是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如“雷锋啊,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我们的好榜样”,就抒发了对雷锋的强烈赞美与怀念之情。第二人称的缺点是使用范围有限,一般限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5  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代词“他”“她”“他们”等。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能

3、自由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知道“他”的一切,包括内心活动。如:“他当时感觉很温暖,决定要找机会报答小明。”这句话使用第三人称,就让读者知道了“他”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的缺点是不如前两种人称亲切和真实。小说基本上使用第三人称。  写记叙文时,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水平来选择合适的人称。  一般来说,写自己的事和跟自己有关系的事情,多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有时,写自己的一些感受与心理活动也可以采用第二人称,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如某同学的《我会用N倍的爱去爱你们》,开头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自己:  最近好吗?  前段时间的你,一直闷闷

4、不乐。你是那么失落,甚至有些绝望。你说父母不了解你,你觉得很失望;你说高中的朋友太虚假,你觉得很伤心;你说这个社会太复杂,你觉得很苦恼。但是,你想过他们的看法吗?他们是那么爱你,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们对你的呵护和关心都是只增不减。你知道吗?当你伤心难过时,他们过得也并不好,强装欢笑,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让你走出阴影,让你找回乐观、开朗、爱笑的你。他们是如此爱你!现在,你应该释然了,所以我要告诉你,你要学会感恩,感恩那些爱你的人。亲爱的自己,你明白吗?  ……5  这看起来虽然是一封信,其实是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相当于一篇日记的开头,本来应该用第一人称,但作者转换了人称,用第二人称来写,就显得特

5、别新颖,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激之情。  跟自己联系不紧或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多用第三人称。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必须一致。无论是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有时,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人称,但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以免造成误解。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缺点在于平铺直叙、缺少变化、缺乏新意。所以,运用这种记叙顺序时,文章要交代清楚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要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情节或片段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重点描写。比如写《都是成绩惹的祸》这篇作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

6、可以这样安排:上午发试卷――中午吃饭――晚上在家。如果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教室里老师发试卷时对我的态度――宿舍里同学们对我的态度――回到家父母对我的态度。不论采用哪一种安排方式,这三个层次必须有详有略,以突出重点。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曲折有致,避免平铺直叙。倒叙时,交代要清楚,在转为顺叙时,要有必要的过渡与铺垫,做好衔接工作,以免造成头绪不清、思维混乱。鲁迅的《祝福》采用的就是倒叙这种方式:先说祥林嫂的死,再说祥林嫂初到鲁镇、被迫改嫁、沦为乞丐的故事。这样的记叙可以使文章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一探究竟。5  插叙可以帮助展开情节,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突出其某个

7、特点,从而深化主题。插叙要根据内容需要,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导致弄巧成拙。插叙的内容,只能和原来的记叙相关但不能相连,否则就成了倒叙。插叙时前后衔接要自然,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线索上来,不能节外生枝,与中心脱离。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就插叙了黛玉的母亲对宝玉的评价,这就与黛玉亲自见到宝玉时的印象作了一个对比,从而突出了宝玉反封建、追求个性自由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倒叙和插叙的只是个别情节,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