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

ID:2376680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_第1页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_第2页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_第3页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_第4页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含英咀华 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关于学古代文学促进人格修养【摘要】拥有健全的健康向上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要求。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格修养的教育因素,为人格养育提供肥沃的养料,学习古代文学对人格养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人格修养的角度,探讨了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和应持的态度。【关键词】人格修养;古代文学;学习方法和态度  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性特征,它有气质和性格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外

2、部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它是人格的主体,性格包括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方面的特征,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的勇敢、怯懦,勤奋、懒惰等就指个人的性格特征。  气质与性格都属于人格,它们是人格的两人侧面,彼此制约,相互影响。所不同的是,性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气质较多地受个体解剖和心理上的特点制约,虽也受后天环境影响,但与性格相比,更具有稳定性。  人格修养的方法很多,读书无疑是修身养性、自我完善的好办法。古代文学浩如烟海,不论是诗歌、词赋还是散文,

3、都闪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光芒,蕴藏着华厦祖先智慧的结晶,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闪烁着生活之美、情感之美、哲学之美,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人格修养要结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规范要求和个人发展的规划和需求,从古代文学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在中国,文学的教化作用得到高度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从立身处世的角度来讨论诗和礼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观点,强调人的修身从学诗开始,坚定在礼的基础之上,最后在音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修养。隋、唐、五代、宋、金、元历时七个世纪,曾是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时期,其间不同的文学流派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很重

4、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就连谈于功名、超然出世的中唐诗僧皎然也提出“有益诗教”的理论主张。  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进行人格修养,要多读勤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人民性和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选择有个性鲜明、人格伟岸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比如,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喷薄而出的诗句“壮志饥餐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深情悲壮,一片丹心,满怀热血,给无数国人带来多少感发激动。诗中流溢的高贵品质、身上的伟大人格,永远值得华夏后人学习效仿。  对朋友,应学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杜少府之任蜀州》)蕴含的那种即便命运多尧,永远志同道合,哪怕关山阻隔,

5、总是肝胆相照的旷古情谊。对亲人父母,要学孟效《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事业的思考,要常吟范仲俺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胸阔大,坦荡无私;多读杜甫《春望》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国家后个人,为国家大事忧虑痛苦,承受国家与民族命运之重。对理想信念要学杜甫的雄伟志向和豪迈气概,他在《望岳》中极写泰山的雄奇峻伟:绵延齐鲁,分割昏晓,生云兴雨,进而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发愿一定要凌越这伟大的泰山,俯视群山,象征着要登上事业和人格的高峰。  由于朝代、民族、时局、流派等的不同,也由于文

6、学作家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的原因,古代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显出纷繁杂乱的总体特征。韩愈在论述学习和采纳古人文章的精华时,强调对前人遗产要采取含英咀华,闳中肆外的态度,要善于吸收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二、学习古代文学,应重视文学史的研读  文学作品的名篇佳句,对人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作用的层次显然是不够的,要深刻地理解和学习,促进人格修养,在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有必要阅读文学史。从人格修养的角度看,读史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1.读史可以了解文学作品所处的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帮助认识文学作品的地位、价值、风格和影响等,

7、以从中选择有教益的优秀作品来学习。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述文学的社会作用时指出“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认为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为而作,一定要有益于世;关于读书,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2.可以帮助了解和认识人生际遇、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品德人格、文学主张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纵览历代文学作品,发现作家诗人特别是优秀作家,经常在诗文中发泄愁苦和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以及李白、杜甫等,都是善于在作品中鸣不平,而且都是成功的文学作家。文学创作和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