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

ID:23784180

大小:75.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_第1页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_第2页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_第3页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_第4页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入: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那究竟孔子有什么魅力呢?让这位诺贝尔获奖者如此断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的生平孔子是谁?圣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财产。但他一生历尽坎坷。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幸好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青年时代曾先后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办学的成就使孔

2、子赢得一定得社会声誉,之后他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成为政府高官。但是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渐冷淡,孔子便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当权者能加以重用。孔子曾经非常自信的宣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可他在周游卫、宋、陈、蔡等国的十多年中却备受冷遇。有时甚至处于饥寒交迫,生命危险,狼狈不堪的境地。政治上的不断

3、碰壁,使孔子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当世已经无法实现。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便返回鲁国专心致志于文化教育事业。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除了继续收徒讲学外,还收集并整理了古代的文化典籍,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过渡:《论语·为政》中孔子用一段话总结自己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4、,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接着我们来学习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a核心——“仁”“礼”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说的“仁”的内涵是什么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就是“爱人”.“仁者爱人”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另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节人际

5、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而如何实行仁,实现“爱人”。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仁”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是“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揭示了“仁”跟“礼”是什么关系呢?他认为“礼”是实行“仁”的手段。是“仁”的根本要求。要达到“仁”必须做到“克己复礼”,它作为孔子“礼”学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含义呢?它的含义是,做人要

6、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里的“礼”是指西周等级名份制度。如何实现“礼”呢?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正名”(看课本小字介绍)接下来我们在看看孔子的政治思想b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展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统治者若能以“德”来治理国家,就能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枢而众星环绕。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如此则国家没有不能得到治理的。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

7、而非严刑峻法。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进步性:①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②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2)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C孔子的天人观展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根据我们所能掌握的资料,孔子并没有正面讲过关于神灵的言论。但从孔子回答他弟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神灵的一些看法。他其中一个弟子子路曾问他如何侍奉神灵候,孔子回答说,你还不能侍奉人,又怎么能侍奉神灵呢?子路接着问到了死,

8、得到的答复是,你还不理解生,又怎么能理解死呢?他的弟子樊迟请教智慧,孔子告诉他说,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就是说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他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