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

ID:23790011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_第1页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_第2页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_第3页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_第4页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导读:立场与方法:神经认知科学在民诉法中的应用是一篇属于法学和认知的论文综述范文,免费分享给每一位正在论文写作的学生们阅读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海淀100191)摘 要: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争论甚嚣尘上的当下,神经法学的学科合法性论证也稳步进行.这其中,关涉到民事诉讼法学的神经认知科学运用及与此相关的分支学科建构是应当被考虑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民事诉讼中,神经认知科学主要运用主观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法律事实中的主观真实判断以及正当程序的感染与缓解作用扩散三方面.而若要充分发挥神经认知科学民事诉讼法

2、学研究与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效能,需要学科体系与实践方法的完善上下工夫.关键词:脑神经学民事诉讼法学当事人证人苏力教授约15年前《比较法研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许正发生中国当代法学的一个概览》,预言了后能存于诠释法学与社科法学间的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意气化的①争论.果我们用法教义学这一当下更具有学术认感的称谓来替换诠释法学的话,则苏力预言的局面似乎经露出端倪.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学研究呈现出两种范式的分异,一是教义学的范式,注重规范分析与诠释,强调法律的自足性与独立性,反对法外素(包括价值论素、方法论素)对法学研究、法律运行的干扰且这种学术取向逐渐

3、部门法研究相合,生成了刑法教义学②、宪法教义学③、民法教义学④等以语法分析、框架解释⑤、逻辑推导为基本特征的部门法哲学体系.二是社科法学,或者说是法律与社会科学的范式.法是遍与泛化的,法几乎以任何学科发生制度化的关联,为我们普遍接受的有法哲学、法美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政治学、法心理学、法文化学、法律与文学等,但还有一些正处学科合法性证明的过程中,法律与数学、法律与物理学、法律与生物学等,这些仿似经超出了法律与社会科学能容纳的范畴,而进入到了法律与科学这一更为宏大的层面.这样一种渐起的趋势中,我们能够看到认知科学发挥的作用.不难发现,教义学面

4、对认知活动与行为决策的变幻莫测时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站教义学立场能做的努力只有设置出一种存于规范内的客观标准,将这种标准无法容纳的面积分配给另一些行使规范权力的认知主体裁夺.于是,自由裁量认定的真实很能认知活动的自然真实产生分歧.果我们将人类的认知活动化约为一种解释和理解相合的过程,那能够成为认知表象的只有主体的自我表述但关键问题于,何把握外理解(表述)与内理解是否统一?这只能借助认知科学的力量完成.测谎技术经被引入刑事侦查中,刑事审讯中的盘问技巧也包含了认知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但这些似乎都囿于法心理学的范畴,仍然是一个黑匣的模式,我们似乎也无法

5、容许概率的失真能存于司法公正的标准内.脑神经科学是否能够发展出更为先进的认知测量工具解决这一问题,是我期待的.再有,认知科学的应用范围失过窄.民事领域,主观证据认定与掺杂心理素的法律事实本篇原创出处:shuoshiluneability),个体记忆(episodicmemory)的提取会受到很多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记忆的量变甚至是质变,进而影响到认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法学和认知论文综述范文.从这个角度来讲,依赖于先验的经验和后天的积累是对认知科学这门年轻科学力量尚浅的妥协.然而这非是不调和的,也不是说认知科学对民事法律事实中的当事人意思认定毫无用处,以

6、通过不学科间的融合尤其是法学与认知科学的交汇达到这种目的.当下也得到了实际的运行,测谎领域共有两种技术测谎,ERP技术测谎和Fmri技术测谎.前者拥有两种作用范式,P300GKT范式是单纯地借用行为人神经系统中的P300诱发来判定是否表达出不真实意思,但这种范式会受到反测谎策略、相关训练的阻碍,时还会受到一些与法律事实无关的其他事实的记忆的影响CTP范式则是一种复合反应范式,是通过比例的方法辨别无用信息(与法律事实不相关的意思表示)、错误信息(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真实信息,此外还具有即时性、辨别性、视化的特点,比例的方法阻却了无用信息的干扰,视化

7、的特点使得反测谎策略难以发挥作用12。.后者则利用了一项研究的结论:说谎比诚实更需要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的参与13。,这种情况下判定大脑层叶和部分的运行成为了判定意思表达真实与否的重要证据.以看出,这个过程中,行为人的意思表达的科学转化(神经系统的诱发、刺激色彩视化、大脑区域的反应)经成为了客观的证据,美国经成为了律师、法官重视的对象,程序法学上以上升到物证的层次,当然是其真实性得到确证的情况下.(三)民事正当程序的缓解与感染作用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应当实现程序正义,这种正义历来便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当下而言,民事诉讼

8、法学界定的程序正义经与民事诉讼法的定义相互契合,成为民事诉讼法的价值.关于民事诉讼法程序正当的价值内涵,国内共有四种不的声音:第一种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