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桃花源

人人都有桃花源

ID:23793337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0

人人都有桃花源_第1页
人人都有桃花源_第2页
人人都有桃花源_第3页
人人都有桃花源_第4页
人人都有桃花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人都有桃花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人都有桃花源  在愤而辞去彭泽县令的16年后,57岁的陶渊明写成了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桃花源诗并记》。有趣的是,以田园隐逸诗的杰出成就而被唐宋文人推崇备至的陶渊明,这次却做了件傻事儿:160字的诗,竟然配置了320字的记。偏偏这记,具有夺目的绝世风采,让太多的人,见了它便心满意足,不再有心思去关注诗歌本身了。  此种“喧宾夺主”行为,当然是陶渊明故意为之。因为,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情感的自我化和内容的诗意化,往往给读者留下了太大的二次创作空间,这就势必削减了作者意义的传递。而叙事性的文字,则写实性较强,有利于相对完善地表达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

2、陶渊明需要用这则序言,完整传递出归隐田园16年间有关家国民生的深度思考。毕竟,16年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中,陶渊明没有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邻家老农,仅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一己之乐。在他的灵魂深处,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如同那菜园子里的韭菜,割了一茬,还会生长出另一茬。他要用这样的叙述性文字,向世人展示一幅他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生活画卷。而这样的展示,其实又隐藏了一份特殊的期待:希望刘宋王朝的统治者以及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能够从桃花源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活情境里,解读出黎庶的生活期待和王朝的统治之道。  一、《桃花源

3、记》的作者意义9  16年的时光,足够消磨掉一个人身上的所有锋芒,却无法熄灭思想者心头的理想之火。如果说16年前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尚且还属于率性而为、敢打敢冲的理想政治的践行者,那么,写作《桃花源记》时的陶渊明,无疑已修炼成为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顶级“美政设计师”。这个设计师,不再满足于“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豪情,不再迷失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的自信,也不再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而是以16年的田园生活感悟为蓝本,开始为天下苍生设计应有的理想大厦。  陶渊明的理想大厦里,都准备了些什么呢?  1.自给自足的经济模

4、式。《桃花源记》中,桃源中人与外世隔绝数百年。几百年间,桃源人的一切生活资源,全部来自自己的劳作。人们用这样的劳动,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营造出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心灵乐土。在这片乐土上,没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官府硕鼠的掠夺,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悬殊。有的只是自在自得的劳作,是家家可以有酒食招待客人的殷实。9  2.自管自治的政治结构。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秩序。好的秩序,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又处处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乐融融的桃花源,离不开一定的秩序支撑。只是,桃花源的秩序,更多体现为生产、生活的有序与

5、和谐。那平坦肥沃的土地、规划齐整的房舍、四通八达的道路,那精心挖掘的池塘沟渠、用心种植的绿桑翠竹,那或自在往来或辛勤劳作的农人,无不以一种极为写意的方式,彰显出一幅自管自治的松散式社会结构的美好图景。这幅图景中,没有军队,没有警察局,没有政府办公大楼,没有门类庞多的部委局办,人与人之间似乎也全无等级尊卑。但这里又绝不是无政府主义者的集散地,不是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无法无天的放纵之所。这里的人,遵守了一些共有的价值约束,并让这样的价值约束,成为每个人心中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只有如此,桃花源才会数百年欣欣向荣。  3.友善互信的伦理框架。误入桃花

6、源的渔人,在桃源中享受的,无疑是超级贵宾的待遇。其到来,只经历了最初的简单询问,便再没有人怀疑他是否另有目的;其离开,也只承载了几句“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人们虽担心他会泄露了桃花源中的秘密,却并不将他强留在桃花源内,让这秘密永不会外传。人们从最善良的心地出发,愿意相信渔人的承诺,就像他们彼此间的相互信任。  而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数日时光,似乎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的约束。除了每天接受宴请,更多的时间,想来便是在这桃花源中自由自在的观光。桃花源中的人,用最大的友善与信任,坦然地款待这贸然到来的陌生人,光明磊落,不瞒不欺。相比之下,出了桃花源,便急不

7、可待地“诣太守,说如此”的渔人,人格的卑劣便无法与桃源中人同日而语了。  4.和平安宁的价值诉求。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是,既然桃源中人都知晓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那么,为什么数百年间,桃源人从没想过走出这片闭塞的土地,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此间乐!”9在桃源百姓数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外界世界的凶险,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与其因为好奇心而走出去冒险,不如守着这桃源中的安稳平和,波澜不惊地度过一生。故而,即便是从渔人口中了解了外面世界的变化,桃源中人也不愿意跟渔人一起走出这闭塞却自足的自由王

8、国,更不愿外面的人大量闯进来,破坏了他们既有的和平安宁。在桃花源人们的心目中,和平安宁,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上述四方面的瑰丽图景,支撑起了《桃花源记》中最绚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