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

ID:23794662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_第1页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_第2页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_第3页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_第4页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  特殊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类灵魂工程中最为艰辛的工作,其职业神圣而又光荣。在特殊教育中,“爱”的份量特别重要,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对于成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本文联系实际,将自己在工作中多年积累的感悟和体会梳理出来,提出把“爱”作为推进特教工作的原动力,把“爱”融进特教工作的各个细微之处。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但是,爱孩子决不是简单

2、地说几句夸奖的话语那么简单,而是要老师用心去倾注。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对于成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一、把“爱”作为推动特殊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在特殊教育中,“爱”的份量特别重要。特殊教育的对象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像健康的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是一个特别需要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因此关爱对于这些特殊儿童尤为重要。面对那些先天不足的教育对象,每一名特殊教育工,怎能不动容,怎能不捧出慈爱之心,

3、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让“星星的孩子”在爱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在特殊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把“爱”作为推动特教工作的原动力。把“爱”贯穿特殊教育的始终,就是要求特教教师人人献出爱,处处充满爱,以关爱特教学生为重心,开动脑筋,拓展思维,不断打造特教工作新亮点;要时时刻刻把爱倾注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从老师身上深刻体会到自己所需的关爱。在特殊教育学校,爱学生是教师最起码的思想素质。向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是从事特殊教育职业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把“爱”落实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中  特教教师,从

4、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要排除各种思想的干扰,经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特殊教育事业中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首先,要树立事业高于一切的思想。凡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工作的人都知道,特殊教育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在小学附设的特教班,特教教师编制少,人员不足,每个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每周教学课时二十几节,班主任在下课和午休时间还要代行保育员的职责,并兼有大量的教育训练任务和保育任务。教师付出的代价往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有看到学生们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起来,有

5、了明显的进步、变化,教师才感到有了一丝欣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所坚持的是高尚的价值观,事业的成功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价值。凡是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提高的事情,凡是有利于特殊儿童成长和需要的事情,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且还必须把它做好。  第二,以“爱”为纽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推动和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反之,消极的情感却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由于学生生理上的障碍,学生的思想认识特别需要教师采

6、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加以引导。因此,师生情感的建立尤为重要。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特别渴望爱的特点,以施爱为主的形式建立积极的情感,避免消极的情感因素。  三、把“爱”融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全面发展,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绝不能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反而要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教师的“爱”。  做好特教工作一定要有耐心。特殊教育班级中的学生因为先天的不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是正常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如果没有一份对工作的热爱、对

7、学生的一份责任,很容易在问题面前逃避、退缩。教师如果失去了耐心,孩子也势必将在学习中失去信心。在特教班级里,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经常影响着学生的进步成长。如缺乏具体的行动目标,在困难面前缺乏坚持,产生退缩、犹豫、彷徨等心态,缺乏自主选择的信心和能力,缺乏承担压力和失败的勇气等等。  这些智障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一是因为人格障碍。导致他们道德认识不足,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不能正确地自我定向和用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来调控自己,也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二是自身理解的障碍。如不能

8、正确区分“借”、“偷”、“拿”的概念,分不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把“偷”当成是“拿”;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含义,错把打人、敲诈等不良行为当作“勇敢”的“英雄行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决心;在做出不恰当的行为,经老师耐心劝导后,自己会认识到事情的不当,并表示再不会犯错了,但过不了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