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ID:23796020

大小:2.46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州木渎镇藏书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藏书地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的西侧,不仅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还拥有独特的“藏书羊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藏书地区用地需进行适当的扩大,其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木渎镇藏书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进行科学、有序地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藏书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规划范围木渎镇藏书地区镇域用地规划图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藏书地区范

2、围,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北至砚台山、天池山脚,南至苏福路,东西边界如图所示。东片区北至穹灵路,南至苏福路,西抵藏中路,东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4平方公里。6二、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2.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城镇职能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促进木渎镇藏书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3.规划应充分重视木渎镇藏书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和职能,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

3、源,促进全镇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土地利用规划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以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注重体现城镇集约化思想,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5.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6.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三、深度要求1.规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

4、类以小类为主。2.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明确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及相关的规定性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高度、色彩、风格等要求。4.建立合理、适当的人、车交通系统,确定各级支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6,合理配置公交站点线路和站场、站点位置及公共停车场布局。确定河道系统,明确河道断面和河道蓝

5、线,提出沿河两侧建筑和景观控制要求。5.根据规划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的分配,从整体的角度完善规划用地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用地规模、位置和界域。6.结合现有山体、水域等自然条件组织生态和景观系统,创造高标准的城镇绿地系统。分析确定本区域内可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指标,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7.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规划控制廊道,落实各市政配套设施用地,规定其服务规模、建设位置、用地范围。8.可结合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提出相关专项规划。9.加强重点

6、地段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该地区内的特征要素:如建筑物高度、道路街巷格局、景观节点、整体风貌等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设计方案。10.规划应深化、细化“6211”的内容(“6”即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文物保护紫线和城市紫线、河道保护蓝线、高压走廊黑线、轨道交通橙线,“2”即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1”即高度和特色意图区),要求“6211”需达到可以直接出技术条件的深度。11.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技术控制要求,特别是土地适建性的规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

7、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2.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3.规划图按《苏州市规划图数据格式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数据标准从苏州市规划局网站(http://www.szghj.gov.cn)下载。64.纸质文件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设计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说明书及文本20套,规格为A4。5.设计图纸要求(1)区位图比例自定(2)用地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3)土

8、地适应性评价图1:1000-1:2000(4)建筑质量现状评价图1:1000-1:2000(5)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价图1:1000-1:2000(6)道路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7)地块划分编号图1:1000-1:2000(8)公共与配套设施规划图1:1000-1:2000(9)河道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10)绿化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11)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图1:1000-1:2000(12)重点地区城市设计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