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ID:23802717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_第1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_第2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_第3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_第4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摘要: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市民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91-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各种非农项目建设对农村土地需求量的持续增长,

2、由此造成大量农民部分丢失或完全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每年都有大批农民向城市流动和转移,按照国家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左右,城市的总人口将为8亿多,大量的农民将脱离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他们将不得不从职业、地域和身份上适应这种变化,而大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缺乏规划,缺少相应技能去适应城市生活,政府以及社会也需要调整,以接纳这部分快速转变的“新市民”。7  因此,如何打破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增强失地农民在城市的持续发展能力,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全方位转变,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遇到

3、的困境  1.现有的货币补偿方式缺乏风险防范  我国现行的失地农民安置措施主要以货币安置为主。货币安置模式是指征地部门将征地补偿费一次性发放给农民,让他们自行选择居住地点和就业形式。这种方式因地域不同,安置效用差异较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安置补偿的标准较高,农民从眼前利益考虑更愿意接受;而在欠发达地区,安置补偿标准偏低,不能给失地农民以较稳定持久的生产生活保障,尤其是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民,更容易陷入困境,造成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此外,货币补偿具有短期效应,部分地区由于补偿费用较高,还具有负面作用,大多数失地农民因缺乏理财观念,导致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许多农民一夜之间得

4、到了大笔的补偿款,兴奋之余缺乏长远规划,过不了多久又重新回到往日生活水平的大有人在。  2.生活成本较高,就业无保障7  大批失地农民因城镇化快速进入城镇化生活,虽有相应的补偿款,但是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在诸多方面已经发生改变,在农村居住时不必买的生活物资在城市生活时就必须通过购买获得,日常生活开支加大,很大一部分失地农民靠土地征用补偿费赖以为生。除此之外,就业困难加重了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负担。首先,由于目前对被征地农民主要的安置方式是货币,较少对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谋生技能进行培训,失去土地后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失地农民在城市服务型行业中并不具有

5、优势,他们还要与外地务工人员竞争工作机会,而外地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往往更具有竞争优势。就业的岗位也多为临时工,或者自主经营等,收入并不稳定。  3.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转换滞后  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生活方式适应于生产方式。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前虽偶有外出打工,但大多数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他们在饮食起居,消费与交际等习惯上,一时难以适应城市的方式,有的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后,还在社区里养鸡养兔。人际交往也停留在以往的乡村邻居和血缘关系上,融入城市缺乏主动性。另外,大多数失地农民安置社区与城市成熟社区差距还较远,许多失地农民社区外在形态看似城市社区,但社区生活配

6、套设施并不齐全,学校、医疗机构、购物中心,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这些都会影响到失地农民居住社区的城市化。  4.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足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格局,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城市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方面获得的资源质量普遍优于农村居民,而诸多方面存在的城乡差距又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持续拉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阻碍,社会保障的缺失让这部分居住于城市的居民很难在心理上和现实中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只有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才可以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阻碍,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增强生活的信心,加快失地农民向城市居

7、民的转变,从而才能可持续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  1.树立社会公平理念,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7  为了让城市能主动接纳失地农民进城,必须树立社会公平理念,倡导人人平等,让全社会都对失地农民关心和关注,形成一种和谐包容的氛围,让城市居民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接纳失地农民,让他们对城市社会产生归属感,使他们坚定融入城市的信心和决心。政府应积极主动提高进城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城市的教育资源,委托一部分有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失地农民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技能培训。培训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