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

ID:23815100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_第1页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_第2页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_第3页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_第4页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PA审计判断偏误透析一、CPA审计判断偏误研究述评20世纪70年代,随着审计诉讼案件大量增加和争夺客户的竞争日益激烈,解决审计质量与效率问题尤为迫切,为此,审计理论界把目光投向了审计判断,研究发现,对一些信息问题的不同处理,会直接影响审计判断,形成审计判断偏误,如审计人员利用哪些信息做出判断;最信赖哪些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组织起来;哪些因素会影响对信息的信赖程度;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哪方面更能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绩效。这些问题对同一审计项目而言,由于利用的信息、对信息信赖的程度、组织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及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等不同,进行审计判断的结果

2、会有差异,从而形成审计判断偏误。人们还发现,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审计人员具有的知识构成差异直接影响着审计判断,如完成不同的审计工作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何时、如何获取知识;在问题确认、假设生成和信息搜寻中,知识怎样引导审计人员对审计任务的认知过程;哪些因素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这种记忆又是如何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的。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审计人员会形成不同的审计判断,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审计项目,由于每个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记忆程度等不同,进行审计判断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既然判断的结果有异,则存在因人而异的

3、审计判断偏误。可见,对审计判断偏误的研究蕴含在审计判断研究之中。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产生,Tversky和Kahneman(1974)提出了在审计判断信息处理中的启发法:代表性启发法,锚定和调整启发法,可用性启发法。但运用这些方法在提高审计判断能力的同时,依然会产生审计判断偏误。具体表现在:首先,使用代表性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用来自总体的样本特征判断总体特征,当样本中A类特征出现概率较高,则A类特征就成了代表性较高的事项,这样在代表启发法下,就判断总体中有较高的A类特征事项发生概率。然而,建立在这种启发法基础上

4、的判断往往会忽视基准比率、样本容量和数据可靠性等,当基准比率、样本容量都较低时,审计判断偏误就无法避免。其次,使用锚定调整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是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如审计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审计情况做出样本量或时间分配等判断和决策,并根据当前的新情况如会计制度变化、引进新生产线、行业竞争等进行调整。运用锚定调整法可能会产生以下审计判断偏误:一是调整不充分产生的审计判断偏误。这一偏误是因为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时总是以一定的初步信息为起点,但当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时,审计人员若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充分修正,就会因

5、不充分的信息产生判断偏误。二是过分自信产生的审计判断偏误。这一偏误是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没有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准确估计能力,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从而产生判断偏误。再次,使用可用性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审计人员用比较容易想起某些结果或情形支持审计判断,而忽略了其他不太容易被想起来的结果或情形,这就会产生因知觉或记忆偏误带来的审计判断偏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审计领域,在审计本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可借助于计算机对信息搜寻和处理,做出审计判断。虽然计算机对信息的搜寻和处

6、理能较好的避免因个人直觉、记忆等因素带来的信息判断偏误但计算机在处理审计信息时,执行的是人为编制的机器程序它对审计事物变化的调整是有限、机械的,当审计变量超出了程序允许的弹性,则计算机处理的审计信息同样会给审计人员造成审计判断偏误。二、我国CPA审计判断偏误的成因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被起诉的案件及因发表不恰当意见招致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件不断增加,究其根源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密切相关,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普遍较低导致审计判断偏误频繁发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CPA审计判断偏误的成因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CPA审

7、计判断偏误的客观因素分析CPA审计判断的客观因素有以下方面:(1)信息不对称。现代企业经营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判断,对资金运用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经营者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具有信息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的主动权。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带有明显的趋利性,如利用会计政策和方法操纵利润甚至虚构利润等。显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审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审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证实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因此,审计人员

8、希望能够获取被审单位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以此证实被审单位的信息状况,为所有者提供可靠信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声誉。然而,受时间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所获取的会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