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想”与思想的碰撞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

ID:23815908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0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_第1页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_第2页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_第3页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_第4页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_第5页
资源描述:

《“私想”与思想的碰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私想”与思想的碰撞[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名人博客与名人电子杂志相继出现。名人博客轰动一时后逐渐走向平息,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而名人电子杂志则在平稳中起步。本文将对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的异同进行横向分析,借以判断、预测二者的发展走向。[关键词]名人博客名人电子杂志新媒介引言基于网络平台的博客和电子杂志在中国刚刚起步时,都仅仅是一群热衷干网络的草根阶层在自娱自乐。随后又都因名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介入,两种新鲜事物一时间风生水起,名人效应在博客与电子杂志的发展中起到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2002年,随着“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我国网民开始接触在国外发展多年的博客。以2005年

2、9月8口新浪网推出“明星博客”为开端,各种名人博客的相继开通,为博客业的迅速发展装上了“加速器”。而电子杂志则经过了较为长期的前期发展,直到2005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2006年至2007年,相继有杨澜、鲁豫、徐静蕾、高圆李湘等明星开办了个人电子杂志,2007年也因此被广为称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博客和电子杂志有着新媒介通有的某些共同点:它们都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信息,是Web2.0时代的产物;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为一体的动态展示形式;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以及个性化设置等。只是在操作层面来讲。博客相较电子杂志更为简单易行,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名人博客经

3、过一时间的热闹之后,逐渐出现息博现象,大半名人离“博”而去。“博客第一人”徐静蕾也将个人博客从新浪网转至自己开办的鲜花村,随之叉全力开办了个人电子杂志《开啦》。表示不会开通博客的著名主持人陈鲁豫也大张旗鼓地开办起自己的电子杂志《豫约》。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不同的发展与变故有着必然的联系还是偶然巧合?本文将从现今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预测二者的发展前景。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的异同一、内容;“私想”PK思想名人博客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闲聊。记录一些自己的生活琐事和生活感想;一类是宣传,内容比较空泛,多是一些对自己专辑或者影视作品的前期宣传和造势;一类是交

4、流,一些名人希望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和受众分享、交流自己的新作品或者看法,伹是这种交流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深入探讨效果,反而变成了一场场的口水仗。不管是哪一类的名人博客,我们单从其内容上看,体现的都是__“私想”__个人的利益,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意愿等,大都没有明确的思想主题,很难体现一种可以影响社会的思想潮流或者生活方式。在文化工业不断扩张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在追求着通过名人博客满足自己的窥视欲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名人博客内容“私想”泛滥。名人电子杂志则与之有着较大的不同,2006年几个较有影响力的名人电子杂志都在开办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口号或者想法。“《澜》面对都市职业女性,分

5、为内容、社区、商务三部分,口号是一一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代表着都市成功奋斗女性的精神和生活。“《豫约》坚持鲁豫的风格,以智慧广阔的视温和的姿态讲述节目内的故事、节目外的生活“《开啦》每期以一部电影引出话题。内容涉及影视、新闻时事、音乐、文学、旅游等内容,并邀请王朔、韩寒等加盟以提高杂志质量。”当然名1人电子杂志中也有一部分,仅仅是展示明星个人的图片和记录生活的,但是整体的发展方向是向着思想前进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媒介自身因素的影响,电子杂志较博客来说,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整合性,更容易形成一种思想引导。下表是11月19日一12月18日,

6、徐静蕾的新浪博客和电子杂志《开啦》的部分内容标题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内容上的不同。二、制作渠道:无本经营PK团队合力名人博客的思想内涵以及文化展现不及名人电子杂志丰富有延展性是可以理解的。名人博客的入门低,只需在门户网站提供的平台上开通自己的博客,便可随时发表博文,这也就造成了一时间名人们扎堆博客事业的现象。这样低成本的宣传带来的却是每天至少上万人次的点击率和高曝光率。伹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名人借此不要钱的广告炒作、曝光自己,迎合受众的好奇心理;而门户网站因高点击率获利,拉更多的名人前来开博。这种恶性循环引起的是名人粉丝之间的骂战不断、读者在名

7、人博客上肆意诋毁或污蔑,代表着文化发展的博客一时间又成了娱乐的牺牲品。相对于蜂拥而至的名人博客,名人电子杂志表现出了一种相对的理性。这种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技术的支持、幕后团队的组建,每期上10万的制作费用的投入,都使名人不那么轻易地涉足开办电子杂志。开办相对成功的电子杂志都是由名人编辑把握方向,率领着数十人的制作团队。“徐静蕾更是身兼出品人和总编,还自任《开啦》的记者、责编、音乐剪辑等等。”有了名人自己的把关,她们就不至于拿着自己的名声和金钱去打水漂,这也给名人电子杂志的良好发展加上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