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ID:23828520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_第1页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_第2页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_第3页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_第4页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探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石秀凤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558300【摘要】中学语文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学时间同样教学进度基础上实施的分层指导。在尊重学生平等的前提下,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我主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做了大胆尝试。首先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其次实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分别从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刺激学习认识阶段、检查认识活动效果阶段实施分层,优化课了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启迪了学生的睿智。..关键词语文课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水平

2、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学时间同样教学进度基础上实施的分层指导。它不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学校实施的分组教学(就是快慢班制)。为了回避因等级划分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学习造成的心理障碍,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有着一定深度和无限潜力的水井,力争恰到好处地给他们"一瓢水",使其智慧的源泉在其自身动力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而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那么,在尊重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该如何做起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我主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做了大胆尝试。1.首

3、先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师生每节课共同奋斗的目标,它既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准绳。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思想目标和启智审美目标三个层面。每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要实施怎样的教育思想都必须结合课文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如《观沧海》这首诗,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默写这首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3、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这里教学目标1、2面向全体同学,教学目标3则面向优秀学生。语

4、文课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哪说哪了的"意识流"。2.选择富有张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致力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颇多。其中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把教学法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认识原理,提出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类从辨证法原理,提出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三类从控制原理,提出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可以说巴班斯基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习认识--刺激学习认识--检查学习认识效果

5、的循环过程。实施分层教学就要淡化课堂讲解,减免繁琐的分析,就要选择最优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睿智。2.1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对新课的认识是从预习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质疑问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老师通过答疑释难可以对不同学生给予分层指导。为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经常引用别林斯基的话"学生如果把先生看成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敌手",激励学生把老师这个"敌手"打

6、倒,要求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是学生的问题有时看似幼稚可笑,教师如能循循善诱,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故乡》时,有学生质疑闰土和"我"到底谁是"哥"的问题。因为他法相课文中一处是"阿!闰土哥--你来了,……"一处是"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我在启发学生时,让他们先体会"公子哥儿"的含义,又点出《红楼梦》中刘姥姥称宝玉为"哥儿"。学生们通过比较不仅明白了"迅哥儿"是对富家子弟的称呼,也体会到课文中封建等级的差别早已

7、有之,只不过年少时彼此体会不深罢了。我又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二十年后"我"和闰土之间的等级关系变得如此分明了呢?为此,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却成了我和学生分析课文的一个切入点。2.2刺激学习认识阶段实施分层指导刺激学习认识阶段,研析新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课型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以《观沧海》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常采用诵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范读此诗再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再指导学生描绘诗人笔下景物的特征,进一步赏析精炼的语言及精

8、巧构思。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诗的最后一句讨论如何通过文学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其中一名同学不无创意,他认为:"诗人不是以大海作比,而是以’山岛’作比,大海的’洪波’暗示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正是诗人想在动乱的社会中有所成就。"我在点评时,先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诗人以大海作比,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