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

ID:23838219

大小:44.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预习复习考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期考复习整理第一部分:关于物质一.空气和水1.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0.03%;ü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原理:4P+5O2点燃2P2O5。操作及要点: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常选用红磷。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2.空气污染及防治主要污染源:①可吸入固体颗粒;②有害气体(SO2NO2CO)等。社会热点问题:空气质量报告、雾霾、沙尘暴等。3.水及其组成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通常密度是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是100℃,水在0℃~4℃之

3、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热缩冷胀)。ü电解水的实验反应原理:2H2O通电2H2↑+O2↑电源:直流电;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装置及实验现象:装置――水电解器现象——(1)两电极表面都产生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和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结论(1)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宏观)。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微观)。(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水的净化²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沉降——过滤——吸附

4、——消毒²硬水和软水:定义: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含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检测方法及现象: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硬水处理:生活(家庭)中用煮沸的方法;工业上常用蒸馏的方法。²净化水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5、5.过滤操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低;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作用:引流液

6、体6.爱护水资源²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71%被水所覆盖;生物体中大量含水。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可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²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²水污染与防护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防治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1.氧气的物理性质

7、:通常为无色、无味气态。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是常用的氧化剂。ü相关的实验(1)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3)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4)铁丝在氧

8、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2H2+O2点燃2H2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6)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3.氧气的制备²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9、ü实验室制氧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KClO

10、3MnO22KCl+3O2↑2H2O2MnO22H2O+O2↑选择装置:①发生装置: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过氧化氢溶液制氧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②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溶解性,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和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

11、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