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

ID:23838515

大小:115.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1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_第1页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_第2页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_第3页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_第4页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二、初三~)复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初二、初三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朝代的诗人是()。A.李白B.李清照C.李贺D.李商隐【答案】C【解析】李白、李贺、李商隐均为唐朝,李清照为宋朝。2.下列各项中的作家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杜牧、杜甫B.柳永、柳宗元C.李煜、李益D.王维、王安石【答案】A【解析】杜牧、杜甫为唐朝诗人;柳永是宋朝词人,柳宗元为唐代作家;李煜是南唐后主,李益为唐朝诗人;王维是唐朝作家,王安石为北宋作家。3

3、.“仲秋”特指()。A.公历8月B.农历八月C.公历7月D.农历七月【答案】B【解析】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4.下列和“推敲”的典故有关的是()。A.唐代诗人岑参B.唐代诗人贾岛C.东晋诗人陶渊明D.宋代诗人苏轼【答案】B【解析】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

4、故。典故: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

5、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

6、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5.“运斤成风”中的“斤”应该是()。A.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B.斧子一类的工具C.特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D.中国市制质量单位【答案】B【解析】: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容自信。6.如果老师对班里学习不主动不努力的同学引用古人的话进行批评教育,可以用()。A.心有灵犀一点通B.玉不琢,不成器C.化腐朽为神奇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B【解析】A.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

7、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李商隐《无题》B.玉不琢不成器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C.腐朽是一种形态,是指一种濒临于死亡的形态。通常情形下也会用来形容这样一种没落的社会现实,即丧失活力、停滞、颓废、萎靡不振的社会心理。而“化腐朽为神奇”就是将短暂的、稍

8、纵即逝的、有形的、物质的、有限的东西"化"为无形的、恒久的、精神性的东西。《庄子知北游》D.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诗经·小雅·鹤鸣》7.《苏武牧羊》中的“单于”中的“单”读音是()。A.chánB.dānC.shànD.chăn【答案】A【解析】“单”有3个读音:dān,组词如“单位”;姓,shàn;少数名族称自己的王,chán,单于。8.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A.夺情B.归宁C.出殡D.丁忧【答案】D

9、【解析】A.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

10、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少见,但常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丁忧制度不应用在战场上面,古人称之“墨绖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B.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闽南语用法),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C.出殡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殡仪馆舍。语出《水浒传》第二六回:“若是停丧在家,待武二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线。”D.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

11、,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