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教育”

论“幸福教育”

ID:23842347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论“幸福教育”_第1页
论“幸福教育”_第2页
论“幸福教育”_第3页
论“幸福教育”_第4页
论“幸福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幸福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幸福教育”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幸福教育”就是答案之一。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人民幸福”为旨归的教育。这既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种生动实践,也是衡量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人民幸福是教育的不懈追求。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人口等诸多方面,但其最根本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就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

2、文明幸福的人。这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幸福”本质和追求,把教育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广大民众服务,指明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人民群众迅速掌握了进入现代生活的钥匙。改革开放后,通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开辟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时代。7  教育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幸福包括方方面面,其基础毫无疑问是教育。一个人只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精神疆域,最大可能地获取幸福来源。尤其是人类进入知识社会,教育对人的意义更为凸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3、教育不但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其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大期盼的第一个期盼就是教育。能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是能不能获得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的前提,是孩子们能不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良好的教育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托。  教育是孩子们体验幸福成长、奠基一生幸福的过程。孔

4、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当代美国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专门阐述,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她提出,幸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它可以用作判断我们所做事情的评价标准,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因此,教育既要关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并进而享受幸福的能力,为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幸福的教育,才有幸福的人生。可以说,只有以幸福为指向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只有以幸福为依归的人生,才是有意义

5、的人生。  二、幸福教育是多样、公平、优质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7  幸福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鲜明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幸福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应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蔡元培认为,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项条件: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今天办教育,仍有强烈的启示意义。当前,要特别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奠定其一生发展的基础。其次,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6、、生动活泼地发展。幸福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未来幸福生活的准备,也要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处理好当前幸福与未来幸福的关系。长期以来,教育被定位为未来作准备,学生当下的幸福往往被忽略了,有的学校甚至以牺牲学生当前的幸福来谋取所谓的未来幸福。这很需要反思。人过怎样的生活,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故有“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孩子生长于诚实中,便学会了真理……”只有高度关注教育过程,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

7、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幸福美好的未来。7  幸福教育的特征是多样。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对教育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幸福教育应是多样、开放、灵活的教育。首先,应让教育服务人的一生。这就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