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

ID:23850753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_第1页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_第2页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_第3页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_第4页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防治武玉艳/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兽医站一、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疱疹病毒工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的鸭都能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鸭群感染鸭瘟后蔓延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造成大量死亡。1.临诊

2、症状。病鸭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图1-A)、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病程2~3d;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量下降。2.病理变化。(1)典型病例的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剖检头颈部肿胀处,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或呈胶冻样。(2)咽喉部、食道黏膜表面覆盖着灰黄色或草黄色的坏死物形成的假膜结痂,或在食道黏膜、肠黏膜出现纵向排列的出血带(图1-B、D)。在食道和腺胃交界处有出血点或出血环。(3)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着一层绿褐色或棕褐色的坏死结痂,不易剥落,黏膜有出血斑。(4)

3、肝脏表面和切面上可见到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不规则灰白色坏死斑点和出血斑,有些病例在坏死灶中间有小出血点,其上还常见灰白色小坏死点(图1-C)。心外膜和心内膜有出血斑点。(5)产蛋母鸭发病时,卵巢、卵泡发生充血或出血、变形和变色。有部分卵泡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3.防治措施。(1)预防。①平时严格执行对鸭舍、运动场、用具、贩运鸭子车辆和笼子的卫生消毒,药剂有10%~20%石灰乳或5%漂白粉、百毒消等。②不从疫区购进鸭子,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经过严格健康检查,隔离饲养,定时检查证明健康后才能并群饲养。不要在可能感染疫病的地方放牧,如了

4、解到上游有病鸭,就不能在下游放养。③定期注射疫苗预防,目前广泛使用鸭瘟弱毒冻干苗,安全有效。疫苗注射前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做100倍稀释,10~20日龄鸭肌内注射0.5ml,7天内产生免疫力,隔21~30d可再加强免疫1次,有效期6个月,种鸭和产蛋鸭在蛋鸭在产蛋前可再接种疫苗1次。(2)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免疫鸭血清和高免血清治疗,每只鸭肌注0.5~1ml,按2~4ml/kg体重注射更佳。克感清(双黄连口服液)灌服或饮水;黄芪多糖等配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二、雏鸭病毒性肝炎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

5、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雏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l~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个别发病日龄达到4~5周龄。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1.临诊症状。本病发病急,死亡快。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两脚发生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且呈角弓反张姿势(图2-A、B)。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患病鸭群死亡高峰在2~3d内,死亡率在50%以上。2.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地松软,呈淡红色、土黄色或红黄色,表面有大小不等

6、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图2-C、D);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出血,脾脏轻度肿大,呈斑驳状,胰脏肿大充血,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3.防治措施。(1)预防。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保护3周龄内的雏鸭,让其具有足够的免疫抗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有效措施进行预防。①接种免疫母鸭。通过免疫产蛋种鸭来保护雏鸭。种蛋鸭于开产前2~4周接种2次鸭肝炎弱毒疫苗,间隔15d左右;在产蛋高峰期再免疫一次,可保证孵出的雏鸭具有较高母源抗体,进而获得良好保护。②接种免疫雏鸭。疫苗直接接种雏鸭群,即在雏鸭出壳后1~3日龄内颈背皮下注射0.2ml鸭肝炎弱毒苗。由于传

7、染性肝炎发病日龄多数偏早,因而多数鸭孵化场和养鸭户均在雏鸭出壳后1~2日龄内注射0.5~1ml抗雏鸭肝炎高免卵黄液,预防保护率可达90%以上。(2)治疗。①立即注射抗雏鸭肝炎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每羽注射1ml,严重病例可再注射1次。②将肝肿康加入饲料(每1g拌料25kg)或饮水(每1g加水20~40kg)中喂服,连用3~4d。三、番鸭花肝病本病是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其病原的归属问题仍在研究中。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

8、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d,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涉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d内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