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

ID:23861983

大小:150.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_第1页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_第2页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_第3页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_第4页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鸠山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ZNTJ-II标段发鸠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D4K447+361~D4K454+915)中铁一局集团晋豫鲁铁路ZNTJ-11标五分部2014年7月发鸠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D4K447+361~D4K454+915)一、工程概况1、发鸠山隧道位于山西省安泽县、长子县发鸠山附近,线路在该段以隧道方式穿越发鸠山及黑虎岭。总体呈西东向展布,发鸠山隧道西起临汾时安泽县杜村乡,中间经过南庄、响水铺、申家沟,东出于长治市长子县石哲镇赵家沟,是全线范围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起迄里程为D2K440+34

2、2~DK454+915,全长14573m;进出口线路设计路肩标高分别为1044.786m、1084.391m,洞身最大埋深约为382m,最小埋深约8m。隧道内为人字坡,分别为3.0‰的上坡(6358m)和4.5‰的上坡(6300m),-3.6‰的下坡(1790m),-11.0‰的下坡(120m)。隧道进口段4641.7m在曲线上,隧道中部D4K447+866.7~D4K454+835.73段6969.03m位于直线上,其余段落位于曲线上。出口位于R=1400m的曲线上,隧道中部位于R=8000m的曲线上。地面高程104

3、5m~1470m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约425m。2、主要技术标准(1)线路等级:国铁I级;(2)正线数目:双线;(3)限制坡度:瓦塘~汤阴东6~13‰;(4)速度目标值:120km/h;(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个别地段600m;(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客车SS9,货车SS4系列、HXD系列;(8)牵引质量:10000t,部分5000t;(9)到发线有效长:1700m,部分1050m;(10)闭塞类型:自动闭塞。3、地质资料(1)地形地貌发鸠山隧道位于山西省安泽县、长子县发鸠山附近,

4、距离省道326、古杜县乡道路很近,多数路段距离村庄不远,交通较为方便。(2)地层岩性隧道主要穿越三叠系和尚沟组(T1h)紫红色、灰紫色泥岩与细~中粒长石砂岩互层;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h1)紫红色厚层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中上部间夹0.5m厚石膏,中部间夹“同生砾石”。(3)隧道围岩分级发鸠山围岩全长14568m,中铁一局承担的11标发鸠山隧道起止里程D4K447+361~D4K454+915,长7554m,Ⅲ级围岩6179m,Ⅳ级围岩670m,Ⅴ级705m,分别占总长的81.8%、8.87%、9.33%

5、。3#斜井位于线路大里程方向左侧,与线路相交于D4K449+200处,斜井长度918m,其中Ⅲ级围岩816m,Ⅳ级围岩30m,Ⅴ级围岩72m;4#斜井位于线路大里程方向右侧,与线路相交于D4K452+400处,斜井长度968m,其中Ⅲ级围岩888m,Ⅳ级围岩27m,Ⅴ级围岩53m。(4)地质构造隧道区构造属新华夏系,安泽县杜村一带出露三叠系中统,东西两侧岩层为三叠系下统,总体呈北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内部发育一系列呈北北东走向次级褶皱。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皱带为沁水块坳主体,展布于屯留、阳城一线以西,沁源、安泽一线

6、以东广大地带,轴向为北北东向,构造形态为一系列不同级别褶皱组成的复合向斜,其次级皱曲向斜构造较为宽阔,背斜相对较窄,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为主,岩性为河湖相砂、泥岩。隧址区处于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皱带内,出口端洞口岩层产状为110°∠7°,进口端洞口岩层产状为314°∠3°,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复式向斜构造。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调查,隧道洞身发育三条断层,分别为F1、F2、F3。F1断层:该断层发生于T1h组内,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层走向为N9°W~N15°W,倾角70°~85°,与线路相交里程大约为D4K451+180,

7、断层破碎带宽10~50m,主要成份为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岩体极破碎,多呈碎块状,断层影响带宽度约150m,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F2断层:该断层发生于Th1组内,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层走向为N8°E~N12°E,倾角75°~85°,与线路相交里程大约为D4K451+620,断层破碎带宽10~30m,主要成份为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岩体极破碎,多呈碎块状,断层影响带宽度约100m,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F3断层:该断层发生于Th1组内,断层走向为N50°W,倾角75°~85°,于线路相交里程为D4K453+

8、080,该断层破碎带主要为断层角砾岩,糜棱岩。(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期间隧址区地表沟谷有地表水流过,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变化较大。隧址区冲沟发育,所以大气降水时易形成地表面流,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其自然排泄畅通。地表水一般水质较好,对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2)地下水发鸠山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