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ID:23873141

大小:4.76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1-11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1页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2页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3页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4页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ResearchofGas-basedDirectReductionTechnologyofIronOre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名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冶金工程学生姓名:***学号:1045562119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2、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

3、、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

4、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铁矿石气基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达到的指标和应做的实验等)1.研究内容:以永钢和沙钢矿石为原料,采用气基直接还原工艺,借助于铁矿石冶金综合性能测试仪,考察CO和H2两种气体气氛下矿石成分对直接还原的影响。2.实验方案(1)将做好的试

5、样置于反应管中,分别使用由H2-40%,N2-60%、CO-40%,N2-60%、H2-100%以及CO-100%组成的还原气体在750℃的温度下进行等温还原,利用电子天平连续称量试样的质量变化。以三价铁状态为基准,计算还原一段时间后的还原速率和还原度。(2)通过XRD实验,分析所用原料矿石及反应后样品的主要成分,比较三种矿石的成分差别,通过这些差别来探讨矿石成分对直接还原效果的影响。二、完成后应交的作业(包括各种说明书、图纸等)1.毕业设计论文一份(不少于1.5万字);2.外文译文一篇(不少于5000英文单词);3.中期检查表一份;4.开题报告

6、一份。三、完成日期及进度2014年3月9日至2014年6月2日。进度安排:1、3.9-3.15文献检索、阅读及外文文献翻译;2、3.16-3.22撰写开题报告及实验准备;  3、3.23-5.10设计与实验;  4、5.10-5.25撰写毕业论文;  5、5.26-6.2论文评阅;6、6.7-6.8毕业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书刊名称、出版年月等):[1]梁中渝.炼铁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311-320[2]黄雄源,周兴灵.现代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35(6):50-51[3]赵

7、庆杰,储满生.非高炉炼铁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R].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中国浙江宁波,2008.浙江,中国金属学会,2008:24-26[4]张汉泉,朱德庆.直接还原的现状与发展[J].钢铁研究,2002,125(2):51-54[5]胡俊鸽.,毛艳丽,赵小燕.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J].鞍钢技术,2008,352(4):9-11[6]张清岑,白国华.影响含铁原料直接还原的若干因素[J].烧结球团,1996,21(3):44-45[7]刘国根,王淀佐,邱冠周.国内外直接还原现状及发展[J].矿产综合利用,2001,5:

8、21-24[8]储满生,王兆才,赵庆杰,柳政根.我国发展煤制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可行性探讨[R].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