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ID:2388194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_第1页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_第2页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_第3页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_第4页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安卫①ANapping,Tianjin300380,China;②XiqingDistrictRealEstateAdministrationofTianjin,Tianjin300380,China)摘要:在概述高标准基本农田测绘的基础上,简略介绍了VRS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为例,对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讨,合理分析出VRS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Abstract:Basedontheove

2、rvieeasurementofhigh-levelbasicfarmland,theoperatingprincipleofVRStechnologyisintroduced.Thispapertakesthemeasurementofhigh-levelbasicfarmlandprojectinXiditoutopletoattemptanddiscusstheapplicationofVRStechnologyinthemeasurementofhigh-levelbasicfarmlandproject.Theresu

3、ltshoeasurementofhigh-levelbasicfarmlandproject..jyqkland;VRStechnology;landtype;remote-sensingimage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1006-4311(2015)02-0064-030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GPS、RS、GIS)数字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政府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地理空间数据,以便于对诸如城市规划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分析,这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主要采用GPSRTK技术,因此该

4、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基于GPSRTK的VRS技术不但能满足精度要求而且能全面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为例,阐述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高标准基本农田简介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为了高效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及农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建设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定、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土地。天津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5、规范(试行)》,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编制了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充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收集与调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基础调查及测量。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测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无大的干扰信息,接收GPS信号的能力强。基于这些特点,在该测区直接利用VRS技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工作。2VRS技术作业原理及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技术路线2.1VR

6、S技术作业原理GPSRTK测量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其原理是根据载波相位观测值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RTK的VRS技术的出现,为GPSRTK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VRS是VirtualReferenceStation的缩写,即虚拟参考站技术,这种技术是2001年由HerbertLandau等提出的,是集GPS技术、Inter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RTK定位系统,它的出现较好的克服了

7、常规RTK的技术缺陷,代表了继常规RTK之后的新一代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VRS系统主要包括5个部分:基准站网、数据通信链路、数据处理及数据播发中心及用户等部分组成。其作业原理是用户进行测量时,在其流动站附近建立一个虚拟的参考站,并根据该区域内所有基准站的实际观测值计算出该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由于流动站与虚拟参考站的距离很近,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因此用户采用常规RTK技术就可以通过与虚拟参考站进行实时相对定位获取比较精确地测量定位数据。其作业过程如下:①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区域内所有基准站的实时观测数据来估计残差,并生成相应的误差

8、模型;②用户用测码伪距观测值进行单点定位,并将求得的坐标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③数据处理中心将该点作为虚拟参考站,估计出残差,进而根据改点的坐标及基准站的坐标来生成一组虚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并通过数据播发中心传递给用户;④用户利用虚拟参考站上的虚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