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

ID:23917254

大小:48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_第1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_第2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_第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_第4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蜂窝煤成型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蜂窝煤成型机专业年级:机械本121指导老师:王峥评定成绩:2013年12月日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82二·分析与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23、设计方案提示34、设计任务3三·示意图展示4三维图展示5四·机构系统的尺寸设计1、传动机构的运动尺寸的设计72、主体运动机构的尺寸设计93、扫煤机构的尺寸设计94、槽轮机构的设计9五·体会与心得10六·参考文献10七·致谢11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随

2、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和各部门迫切需要各种质量优,性能好,能耗低,效率高,价格低的机械产品。其中,产品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产品的设计包括机械设备的功能分析,原理分析,机械运动方案等的设计。这些都可作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很明显,若这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大都是性能问题,很可能导致事故或更大的灾害。因此,课设设计重视对学生的设计培养。另外,为了使学校教务处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学籍和有关情况,方便快捷的处理各种信息,设计了本程序。比如有新生入学,可以利用本程序创建班级,输入学生的信息和资

3、料,又比如考完试了,学校想了解考试情况,也可利用本程序,计算学生的平均分数,按照平均分数的高低排名次,也可计算每班的平均分,找出不及格的学生等等。另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更是我们对机械简单设计的检验,要求我们能做出合理的设计,复合实际的机械,通过设计,锻炼了学生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了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分析与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蜂窝煤(通常又称煤饼,在圆柱形饼状煤中冲出若干通孔)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它将煤粉加入转盘上的模筒内,经冲头冲压成蜂窝煤。为了实现蜂

4、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以下几个动作:1)煤粉加料;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3)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4)将在模筒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装箱。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30次/min;2)驱动电机:Y180L-8、功率N=11kW、转速n=730r/min;3)冲压成型时的生产阻力达到50000N;4)为改善蜂窝煤成型机的质量,希望在冲压后有一短暂的保压时间;5)由于冲头要产生较大压力,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

5、力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3、设计方案提示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应考虑三个机构的选型和设计;冲压和脱模机构、扫屑机构和模筒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冲压和脱模机构可采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六杆冲压机构;扫屑机构可采用附加滑块摇杆机构、固定移动凸轮-移动从动件机构;模筒转盘间歇运动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为了减小机器的速度波动和选择较小功率的电机,可以附加飞轮。4、设计任务1)按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进行冲压脱模机构、扫屑刷机构、模筒转盘间歇运动机构的选型;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4)

6、进行飞轮设计(选做);5)按选定的电动机和执行机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6)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7)对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8)编写设计说明书。(用A4纸张,封面用标准格式)。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三·示意图展示1模筒转盘2滑梁3冲头4扫削刷5脱模盘图1上图所示的是冲头,脱模盘,扫削刷,模筒转盘相互位置情况。实际上冲头与脱模盘都上下移动与滑梁连成一体。滑梁下冲时冲头将煤粉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成型的蜂窝煤脱模。滑梁上升时,刷子将黏在冲头上的与脱模盘的煤粉清除。图2成型机构运动示意草图成型机构基本原理是曲柄滑

7、块,水平放置,滑块在曲柄的带动下。左右移动,而与滑块相关的模具则把煤粉压成型。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扫煤机构示意草图图3三维图展示图4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5图611吴奔虎许彪张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四·机构系统的尺寸设计1、传动机构的运动尺寸的设计主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i总=20,采用两级减速,据传动比分布“前小后大”的原则,i总=i1i2=45,z1=19,z2=i1z1=4z8,z8=22,z4=i2z3=522=110,如下图示。图7由上图知,上料机的转速n3=120r/min,则电机至上料机的传动比为i总’

8、=n电/n3=12=i1/i3,因此可取z6=i3z5=321=63。由于冲头和工作盘的运动平面相垂直,曲柄和辅助转位机构的主动件(不完全齿轮)轴线相垂直,因此配置了齿轮z9,z10。考虑到主题机构与辅助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