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栏建设研究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

ID:23918609

大小:65.4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1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_第1页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_第2页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_第3页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_第4页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刊名栏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期刊名栏建设研究摘要:任何名栏建设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要进行科学论证,都具有一定的战略性,一时的心血来潮不可能打造出品牌栏目。首先要进行预研,分析栏目建设可能遇到的阻力、闲难,学术资源的可持续性,作者的来源、潜力;其次是规划,分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包括人力物力的投入、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栏目建设的阶段任务等;再次是作者队伍的构建,包括知名、一线骨干作者的聚拢,还有年轻的有潜力作者的引导与培养。最后是具体的栏目栏目建设,包括栏目策划、宣传、组稿,栏目结构设置,尽最大努力把最优秀的论文吸引到栏目中来,逐步培养栏目的名

2、气,最终打造出学界认可的知名品牌。"游牧文化研究"建设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关键词:期刊;栏目;东胡;契丹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12-05一、游牧文化的特点我们要打造“游牧文化研究”这个栏目品牌,就要准确把握游牧文化的核心要义,弄清它的来源、发展轨迹以及主要特征。那么,何为游牧文化?所谓游牧文化就是生活在北半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以从事游牧生产为主的氏族、部落、族群、民族创造的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其显著特征在于其游牧性__在游牧生产、生活方

3、式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此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比如800年前的《成吉思汗法典》)等。游牧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任意而为的地放牧,它是有着十分清晰的社会与自然边界的,这种边界是在社会规范、自然环境制约下而形成的。这种形式的放牧不仅体现了游牧族群在多变的生态条件下灵活的生产模式,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社会组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保持秩序和整合的一种能力。在我国古代,北方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是辽阔的草原,这里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历史舞台。从夏商时代开始,这里先后居住有土方、鬼

4、方、猃狁、山戎、北狄、东胡、林胡、楼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同属游牧文明体系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在北方干旱草原上,几千年来他们“逐水草而居”,早已适应了干旱区的环境。为了顺应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逐渐形成保护植被和水源的习惯法或成文法,因而就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这是一种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文明类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历史上存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两大系统,形成并立的农耕文

5、化地带和游牧文化地带。农区和牧区的分立和融合,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线索。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各有其特点:游牧文化更崇拜、依赖大自然,主张与自然融为一体,以适应大自然。自然环境对畜牧业影响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水灾、旱灾、雪灾、风灾都会对牧业产生决定性影响,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游牧业与自然环境存在固有的相适应的机制,游牧民族和自然自有其相适应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活生产习惯以及相应的信仰和固有观念。农耕文化早在河姆渡时期就存在了,这从出土的谷物化石可以得到佐证

6、。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在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地区,气温和降雨都很适合农耕的要求,因此,形成了地域广阔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以定居为主,其生产结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主要是谷物。班固说,“辟土殖谷为农”,因此,中原人又被称为“粒食之民”。游牧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它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细胞,以地域分聚落,以部落为单位,牲畜集体放牧,追逐水草而居。它分布广袤,覆盖长城以北、青海、新疆等地区。在生产方式上,个人依附家庭,家庭与部落相依托,共同维系部落的稳定。同时,根据水草盈仄、季节变化、风雪旱涝、部落变化

7、等不断迁徙,小变小迁,大变大迁。狩猎文化在旧石器时代萌芽并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驯服猎物获得成功,狩猎文化出现分裂,一部分民族走向草原,逐水草而迁徙,由此产生了游牧民族以及游牧文化。我国游牧文明大致经历:新石器时期的草原文明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介入中原,逐渐走向成熟;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草原游牧文明高度发展期,东胡、匈奴、鲜卑等强大游牧民族兴起,并相继建立了政权;隋唐时期,柔然、突厥等民族的兴起,开始对中原乃至中亚、西亚产生重要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等的崛起,不但把游牧文化推向顶峰,还改变了游牧文化与农

8、耕文化的版图;明清时期,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区域大致固定下来,在自身更加成熟的同时,开始与其他文明交?R。二、中国标志性游牧文化标志性游牧文化是指有代表性的能够呈现其主要特征的文化。这是“游牧文化研究”栏目重点内容,对这个学术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程度关系到栏目的成色,影响着栏目的发展。赤峰地区拥有雄厚的游牧文化资源,从夏商时代开始,这里先后居住有土方、鬼方、猃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